重磅|2025QS亚洲大学排名正式发布!北大第一!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于昨日正式发布了最新QS亚洲大学排名。2025QS亚洲大学排名覆盖亚洲地区25个高等教育体系的984所一流高校,相比去年增加了127所。
印度本次上榜院校最多,有163所高校入围。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内地),共有135所大学上榜。**中国(内地)高校在本次排名中占据主导地位,北京大学蝉联榜首,复旦大学上升至第五位,清华大学排名第七,浙江大学位居第八。**印度排名最高的学校是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排名第44,显示出印度在该地区不断扩大的学术影响力。
在科研实力、广泛的基础设施投资和雄心勃勃的教育改革推动下,中国(内地)高校继续在排名中保持卓越表现。本次排名彰显了中国对教育质量的卓越承诺和在亚洲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最终排名结果请以官网为准
中国内地高校综合表现
-
中国高校在2025QS亚洲大学排名中的卓越表现:中国(内地)高校在本次排名中展现了强劲的竞争力,共有4所高校跻身亚洲前10名,10所高校进入前50名,22所高校位列前100名。这一表现突显了中国(内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持续发展和突破。
-
中国高校的全球影响力:根据最新排名,中国(内地)高校占据了QS亚洲大学排名中14%的席位,显示出中国(内地)在亚洲教育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
排名变化分析:在进入榜单的135所中国(内地)高校中,41所学校的排名有所上升,21所保持稳定,2所首次跻身榜单,但同时有71所高校的排名有所下滑,这也反映出教育质量和竞争力的变化。
-
科研水平的领先:中国(内地)高校在科研产出与质量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在2017年,中国(内地)的科研总产出便超过美国,到了2022年,其科研质量也超越了美国,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内地)作为学术研究领域领导者的地位。在整个亚洲,中国(内地)高校在多个科研相关指标中遥遥领先,具体表现为:
-
篇均论文引用:中国(内地)在这一领域以平均分66位居亚洲第一,超过了任何其他有超过15所院校上榜的国家。
-
师均论文数量:中国(内地)的得分为44,仅次于伊朗,排名第二,显示出其在学术生产力方面的突出表现。
-
国际研究网络:在该项指标中,中国(内地)与伊朗并列排名第一,证明了中国(内地)在全球科研合作和网络建设上的强大能力。
-
国际交流的薄弱环节:尽管中国(内地)高校在科研和教育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国际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具体来看,入境交换生占比这一指标为中国(内地)高校中的最低得分,得分为15.9,这也反映了中国(内地)高校在吸引外国学生及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相对不足。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尽管中国(内地)高校在科研和学术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国际化和全球学术交流仍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
聚焦内地高校
北京大学:亚洲排名最高学府,以其卓越的声誉和学术成果在该地区独占鳌头。下图展示了北京大学在本次排名中的表现:
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继续稳居中国(内地)第二位,全球排名第20,而复旦大学位列第39位。然而,在2025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中,复旦大学凭借微弱优势超越了清华大学,二者的综合得分仅相差0.9分。这一差距的产生主要与区域排名的计算方法和权重分配不同,反映出不同排名体系对各高校优势领域的侧重不同。
在亚洲大学排名中,复旦大学在多个重要指标上表现出色,特别是在学术声誉(99.8分)和雇主声誉(99.5分)方面,其得分接近清华大学的完美得分100。两校在这些领域的竞争极为接近,显示出它们在学术和职业领域的高度认可。
此外,复旦大学在国际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国际教员比例和出境交换生比例上。而清华大学则在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员数量和入境交换生比例上有所下降,尽管这些指标的权重相对较低,但仍然对排名产生了一定影响。
清华大学2025QS亚洲大学排名表现
复旦大学2025QS亚洲大学排名表现
下图的表格展示了中国(内地)高校在2025QS亚洲大学排名关键指标中的表现,突出了各领域排名第一的高校。排名既反映了这些院校的优势,也反映了它们在争取更大影响力和全球认可度的过程中具有提升潜力的领域。
最终排名结果请以官网为准
学术与雇主声誉
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在声誉指标中名列前茅,分别在亚洲排名第二和第三,显示出这两所大学在学术和职业领域的卓越地位。
具体而言,北京大学的学术声誉排名位居亚洲第二,而清华大学则在雇主声誉方面排名第三。这一成就不仅反映了两校的学术影响力,也彰显了它们在国际就业市场中的强大吸引力。
师生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师生比这一指标上表现良好,位列亚洲第12。这表明该校在维持适当的班级规模和教师资源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尽管如此,随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不断发展,仍有进一步提升师生比的空间,特别是在与其他亚洲顶尖高校的竞争中。
卓越研究
湖南大学在研究影响力方面的表现值得关注,特别是在篇均论文引用这一指标上,排名亚洲第四。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多个与研究相关的指标上均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在师均论文和国际研究网络这两项指标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此举彰显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强大的学术产出能力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学术合作网络。
国际化
浙江大学在国际化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尤其是在国际教员比例、入境交换生和出境交换生比例方面,均在亚洲高校中名列前茅。
浙江大学的成绩体现了其在吸引全球人才、推动跨文化交流以及构建多元化学术环境方面的成功。这一成就对于增强学校的全球竞争力、提升学术广度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多样性
暨南大学在吸引国际学生方面表现突出,国际学生的比例远高于大多数亚洲高校。这一结果彰显了暨南大学在推动国际化、增加文化多样性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中国(内地)大学在学术声誉、研究产出、国际化等领域的显著成就。
尤其是在学术和雇主声誉、研究产出等方面,中国的顶尖高校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然而,尽管取得了诸多成绩,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国际交流、全球就业生态以及跨文化学术合作等方面。
中国(内地)高校在研究与教育方面的出色表现无疑为其全球影响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进一步提升全球排名,还需要加强国际学术合作和就业网络的建设。
QS高级副总裁Ben Sowter表示:“中国(内地)高等教育在研究和学术卓越性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内地)顶尖大学的持续优异表现,反映了它们在创新和领导力方面的不懈追求。通过加强国际参与,中国高校有望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教育领导者的地位。”
他还补充道:“中国在学术基础设施、研究发展及战略教育政策方面的持续投资,预示着未来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中国也在通过孔子学院、丝绸之路教育项目等方式,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显现出中国对建立强有力的全球联系的坚定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