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水校」正在抛弃中国留学生...
最近一个大消息炸得整个留学圈都坐不住了 - 澳洲政府准备从2025年1月开始,给高校定下死命令:国际学生比例不得超过40%。这事我得给各位聊聊。
在我2011年刚入这行时,澳洲就给人一种"水"的印象,基本上谁想去都能去。但现在不一样咯,这波操作直接把澳洲留学的性质给改变了。
先说点刺激的数据。2024年4月的数据显示,澳洲的国际学生已经飙到了78万,比2019年暴涨了16%。其中来自咱们中国的学生占了21%,高达16万多人。印度学生以17%的占比紧随其后。这种增长速度都快赶上澳洲袋鼠的繁殖率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今年3月,澳洲的学签申请量还创下了35,000个的历史新高。结果这边申请量刚创新高,那边政府就急眼了。这让我想起了2018年我带的一个学生,当时申请量才这个数的一半,现在回头看简直就是澳洲留学的"黄金时代"。
但现实就是这么打脸 - 之前澳洲一直放话要控制移民数量、限制签证,可留学生数量却蹭蹭往上涨。这不就是典型的"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吗?
不过这次是来真的了。8月初虽然具体的40%这个数字被澳洲教育部长否认了,但限制招生比例这事儿是板上钉钉。就算最后不是40%,也差不到哪去。在我从业这13年里,还真没见过澳洲政府这么强硬的态度。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提澳洲最近的一系列"组合拳"。自从2023年12月开始,申请学签的雅思要求从5.5分直接提到6分,毕业生临时签证更是要求到6.5分。这对不少语言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简直就是一记重拳。
资金门槛这块也是一路水涨船高。2024年5月10日开始,想申请澳洲学签,得先甩出29,710澳币的存款证明,折合人民币差不多14万。这哪是在要存款证明啊,这是在给澳洲银行送固定资产。
在我2016年带学生时,存款要求还不到现在的一半。记得那会儿有个学生,家里开小超市的,好不容易凑够了存款,现在这个数怕是得把超市转手才够。从业第5年的经历告诉我,这种资金门槛的提高往往只是开始。
更有意思的是,澳洲政府开始玩起了平衡术。今年一季度,咱们中国学生的新签证批准量达到了18,785个,比2019年同期暴增43.4%。结果呢?澳洲政府直接放话说要"多元化",打算从中国转向印度。这波操作我给满分,既不得罪人,又能达到控制的目的。
但最让我头大的是对高校的影响。现在澳洲有十所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都超过40%了,包括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这些重量级选手。按新政来看,悉尼大学得砍掉12,150个国际生名额,墨尔本大学也得削减7,725个。
从我这些年的经验来看,高校不可能乖乖就范。毕竟国际教育可是为澳洲创造了480亿澳元的收入,光是八大名校中就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国际生。要我说,接下来肯定会有一轮"暗箱操作"。
比如说,2021年我刚好从业第10年时,就遇到过类似情况。当时一个顶尖高校为了控制国际生比例,表面上收紧了录取标准,实际上是把更多的名额分配给了预科项目。这次怕是会有更多类似的"创新招数"。
不过有一说一,这事还真不能全怪澳洲政府。毕竟一个学校如果国际生都超过一半了,那还能叫本地高校吗?这不就成了国际高校澳洲分部了吗?
各位,我得说点更实在的。这波新政最狠的地方,不是表面上这些硬性指标的提高,而是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去年我在带一个音乐专业的学生申请墨尔本大学时就发现了端倪。学校在评估申请时,不光看成绩和语言,还特别看重学生的"个人陈述"和作品集。为啥?因为学校要在录取之前就预判这个学生拿到CoE后能不能顺利拿到签证。
这种趋势以后只会更明显。在我从业13年来,深深体会到澳洲的招生和移民政策总是相互影响。学校不可能把CoE当传单一样发,因为一旦学生拿到CoE却拿不到签证,不仅会影响学校的声誉,更会影响下一年的招生指标。
我预测,2025年后澳洲留学会出现三个明显变化:
第一,"双非"学生想申请八大名校会更难。就拿我最近带的一个案例来说,这位同学虽然在国内211院校,成绩也不错,但因为本科专业和申请专业不够对口,连面试机会都没拿到。这种情况以后会更普遍。
第二,专业选择会更讲究策略。现在热门专业如IT、商科的国际生比例普遍偏高,新政后这些专业的录取标准肯定会水涨船高。这就要求申请者必须有更清晰的职业规划和更有说服力的申请故事。
第三,申请时间会拉长。记得2022年我带过一个转专业申请的学生,光是准备各种补充材料就花了将近半年时间。现在看来,这种"精细化"的申请准备会成为常态。
但危机中也有机会。就在上个月,我这边就成功帮助一位艺术类学生拿到了悉尼大学的offer。这位同学的标准化成绩并不出众,但她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和清晰的职业规划。这让我想起2011年刚入行时的情况 - 当时申请者也更注重综合实力,而不是单纯比分数。
所以,各位想去澳洲的朋友们,我给几个实在建议:
要想在2025年后还能顺利去澳洲,现在就得开始未雨绸缪了。第一步就是要把雅思分数往上提。别等到5.5分够用的时候才发现要求已经提到6分,那就真的是赶鸭子上架了。在我从业第8年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学生因为差0.5分耽误了一整年。
第二个建议是做好专业定位。别光想着跟风选热门专业,现在的关键是要找到既符合自己实力、又不会太"内卷"的专业方向。最近我这边就成功帮一个学生通过选择创新媒体专业,成功避开了竞争激烈的传统商科。
第三个要点是提前准备个人材料。CoE和签证这事儿,就跟谈恋爱一样,得让对方看到你的诚意。我建议大家提前半年到一年就开始准备个人陈述、推荐信这些材料,而不是等到最后才急匆匆拼凑。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澳洲这波操作,表面上是在限制留学生数量,但本质上是在提升留学生质量。这让我想起2019年一个有趣的案例。当时我带的一个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在申请商科时特意强调了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结果不仅顺利拿到了offer,还拿到了奖学金。
回顾我这13年的从业经历,澳洲留学市场从来都是在变,但有一点始终不变: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与其担心政策变化,不如把这个当作一个提升自己的契机。毕竟,最后能留下来的,一定是那些最优秀的学生。
如果你问我,现在还值不值得去澳洲?我的答案是:如果你有实力,现在反而是个好机会。因为门槛提高了,竞争反而会更公平。
就像我一个学生说的:"既然要卷,那就卷出个水平来。"这话,说得是真不赖。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