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生限额政策取消!澳洲留学机会来了?

老麦
2025-04-13
2 阅读
留学
澳洲留学
申请策略
设计专业

图片

图片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图片
****

最近有个学生问我:"麦哥,听说澳洲那边搞事情,说要限制留学生人数?这下我的申请要凉凉了吧?"

图片

作为从业13年的老人,我先给大家吃个定心丸:这事儿已经翻篇了!澳洲参议院最新议程显示,那个让无数人头秃的《2024年海外学生教育服务修正案》已经被雪藏了。

简单说,原本计划2025年1月1日实施的留学生配额限制政策,现在基本凉了。

不过,我得提醒各位,这可不意味着申请澳洲名校就能躺赢。记得去年10月,新南威尔士大学就玩了一出"断崖式关门",直接关闭申请通道。

更刺激的是,11月初还来了波"清退令",把一批已经发出的无条件offer打回候补名单。这操作把不少学生整懵了。

说到这儿,我想起前两天接触的一个案例。来自重庆的林雨桐(化名)原本拿到了UNSW的无条件offer,结果被这波操作给打懵了。

当时我就跟她说:"别慌,咱们还有backup plan。"最后通过调整申请策略,她不仅顺利拿到了墨尔本大学的offer,专业方向还更适合她的职业规划。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虽然限制令不会实施了,但名校的申请难度只高不低。就拿设计类专业来说,澳洲八大的申请竞争已经卷到了一个新高度。

光是作品集的要求,从去年到今年就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我经常跟学生说,申请澳洲名校就像在悉尼歌剧院门口抢演出票,不是光有钱就能搞定的。你得有料,还得有门路。

尤其是设计类专业,现在已经不是简单画画、做做PPT就能糊弄过去的年代了。

最近这一年,我注意到澳洲顶尖院校的设计专业有个明显的趋势:越来越重视跨界整合能力。

比如说,你申请交互设计,光懂UI/UX已经不够看了,还得能整明白用户心理学、数据分析,甚至还得懂点人工智能。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核要求,可不是在简历上随便写写就行的。

图片

说到澳洲设计专业的申请,就不得不提墨尔本大学这个"澳洲常春藤"。最近两年,墨大在设计领域可是玩出了新花样。

特别是他们的Maste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直就是给设计狗开的"翻身课程"。

这么说吧,去年我有个学生,本科学平面设计的,但对编程有点想法。正常人可能觉得这俩八竿子打不着,但这位同学愣是通过墨大这个项目,现在在澳洲某科技公司做AI交互设计师,年薪直接起飞。

关键是人家还给配了工作签证,这在当下的就业环境里,简直是神仙待遇了。

再看悉尼大学,他家的Master of Interaction Design and Electronic Arts(MIDEA)就更有意思了。

记得去年接触的一个案例,那位同学本科是工业设计,但portfolio说实话一般般。

我们帮他重新梳理了申请思路,把他在某互联网大厂实习期间做的一个小程序界面重点包装了一下,最后不仅拿到了offer,还获得了学校的3000澳币奖学金。

不过我得说句大实话,现在申请悉大设计类专业,光有个本科学位混个6.5的雅思分就想过,这种心态属于典型的"年轻人的第一次幻想"。

人家现在看重的是你的"创新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悉大的一个面试官私下跟我说(我们经常有业务往来),他们更看重申请者能不能把设计思维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比如说,你在作品集里光展示界面设计是不够的,得说明你是如何通过设计解决用户痛点的,最好还能有一些实际的用户反馈数据。

这让我想起前年一个有趣的案例。一个学生的作品集里放了个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APP设计,从前期调研、用户访谈、界面迭代到最后的实地测试,每个环节都做得特别扎实。

最后不光拿到了offer,还被项目主任点名表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既要看得见,也要摸得着"。

图片

说到澳洲设计专业的"天花板",就不能不提RMIT和UTS这两所院校。虽然它们在QS排名上可能比不上墨大和悉大,但在设计圈可是响当当的主。

RMIT的Master of Desig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这个项目我特别想聊聊。

去年我们帮助申请这个项目的20多个学生里,能拿到offer的不到一半。为啥这么难?因为RMIT玩的是"未来主义",他们要的不是传统设计师,而是能把新技术、可持续发展、社会创新这些概念融入设计思维的"跨界大师"。

举个例子,去年有个学生让我印象特别深。她的本科是环境设计,但她的作品集里有个项目是用AR技术改造城市废弃空间的方案。

这个项目不仅解决了城市美化问题,还创造了新的社交空间。最后她不仅拿到了offer,还获得了学校的创新项目资助。这就是RMIT喜欢的料。

再说说UTS的Master of Design。这个项目的申请难度这两年也是水涨船高。但说实话,UTS的"难"跟其他学校不太一样。他们特别看重你的"故事性"和"社会责任感"。

记得去年有个学生,作品集技术含量其实一般,但他做了个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的互动设计项目。

从前期调研到最后实施,他花了整整8个月时间。虽然作品不是最炫酷的,但这种深度和社会价值,直接打动了面试官。

不过我得提醒大家一点:现在申请这些顶尖院校,光有个好项目还不够。学校越来越看重你的"持续学习能力"和"职业规划"。

比如说,你得能说清楚为什么选这个学校,毕业后准备怎么发展,最好还能结合澳洲当地的产业发展趋势来谈。

最后,给大家一个实用的建议:申请澳洲设计类专业,千万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我建议至少准备3-4个备选方案。而且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始重视"预申请"环节,建议大家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特别是作品集和个人陈述这些关键材料。

记住,申请澳洲名校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的不只是冲刺的勇气,更需要持久的耐力和清晰的规划。

正如我常对学生说的:在澳洲,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wordsunny001。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

图片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研究生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