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注意点吧,留学的趋势变了!
说真的,在我从业13年来,还真没见过留学市场这么热闹的时候。
美国这个传统Study Destination最近可真是drama不断,签证被拒的消息天天在群里刷屏,一个个留学机构都快哭晕在厕所。
前两年英国超神的风光也开始大回调,就连澳洲这个后起之秀也开始整活儿,八大名校集体喊卡international students的intake。
但搞笑的是,越是这样,好学校反而越吃香。UCL, LSE这些英国顶校的申请依然是"卷到爆",录取率低得让人头秃。
你以为澳洲八大收紧名额会让人望而却步?too young too simple。根据最新数据,澳洲八大2024年的申请量不降反增,涨幅能干翻去年20%。
你说这帮学生是不是"真香"警告没听够?
来聊点更野的。最近接触的案例里,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 家里资产2000万往上的,突然对新加坡、香港这些地方来劲了。
为啥?因为人家玩明白了,与其花大价钱去美国当"库存"(懂的都懂),不如来个曲线救国。
新加坡南洋理工,香港科技大学这些学校不香吗?QS排名照样能打,而且离家近,花销少一半。
还有更猛的,我一个从业第8年就开始跟的客户家庭,孩子本来打算去美国读本科,结果偶然机会去了趟越南游学,回来就改主意了。
现在在胡志明市读书,实习,搞得风生水起。人家父母一开始也是一脸懵,但看到孩子在当地找到了发展机会,甚至开始帮国内品牌做东南亚市场,立马就转变态度了。
这哪是留学啊,这简直是提前买了一张通往未来的门票。
不过我得说句大实话 - 现在的留学市场就像股市,有人在喊"跳楼",有人在抄底。
但最关键的其实不是你选择哪个国家,而是你怎么选。就拿我这些年服务过的家庭来说,真正成功的都是那些把留学当作事业第一步来规划的,而不是简单地为了镀金或者混张文凭。
不得不说,最近这两年出现了个有趣的现象:那些中产家庭开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
最近就有一个在我这儿做规划的理工男学生,家里条件中上,父母都是体制内,一开始非常保守地只考虑美国top30。
结果期中我随口提了一嘴德国慕尼黑理工的机会,这孩子直接来了劲儿 - "麦哥,我查了查,那边学费才500欧一学期?"
没错,就是这么real。而且慕尼黑理工的机械工程专业,那可是能和MIT刚正面的存在。
我去年送过去一个学生,现在在宝马实习,工资3500欧起步,房租才800欧,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这哪是留学啊,简直是一本《赢在起跑线:理工男逆袭宝典》。
东南亚这波行情也是一样出人意料。新加坡南大,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现在马来西亚的泰莱大学、越南胡志明市理工,这些学校的国际课程质量蹭蹭往上涨。
而且,重点不是学校本身,是它们所处的市场环境。就拿越南来说,2023年GDP增速达到5.05%,互联网经济规模320亿美元,增速东南亚第一。
我一个学生去年在那边的电商平台实习,现在已经是运营主管,年薪比他爸都高。
但我得专门说一句:不同家庭的孩子,选择留学路径真得要因地制宜。那些家里资产不到500万的,建议冲一冲德法这种性价比超高的发达国家。
家里资产500-2000万的,可以考虑新加坡、日本这种亚洲发达地区。至于那些更富裕的家庭,选择面就更广了,但我建议别光盯着英美,多看看其他机会。
举个最近的例子。我有个创业公司老板的孩子,本来打算去美国读传统金融,被我劝去了迪拜。
为啥?因为现在迪拜正在狂抢金融科技人才,贸易自由区政策好得不要不要的。
这孩子现在在DIFC(迪拜国际金融中心)一家初创公司实习,整天跟着各路大佬学东西,机会多得手都忙不过来。
每次带学生去参观不同国家的大学,我都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是想找个地方读书,还是想找个地方发展?"答案往往能决定他们最终的选择。
说实话,在我从业这些年来,最让我欣慰的不是送多少学生去了常春藤,而是看到他们在各自选择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说到这儿,我得给大家分享个终极实操指南。基于最新趋势,结合我手头正在操作的几百个case,总结出这么几条路子:
第一种就是"技术流"。别管什么UCB、UCLA,德国亚琛工大、慕尼黑工大这些学校才是现在理工科最香的选择。
为啥?因为人家跟业界结合太紧密了。我前两个月送去亚琛的一个机械专业学生,现在保时捷实习,导师直接是研发部主管。这种机会,在美国你想都别想。
第二种叫"新兴市场流"。记住一个小tip - 找准一个处于经济腾飞期的国家和城市,赶上这波浪潮,机会比你在伦敦纽约卷文书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最近新加坡数字银行牌照开放,越南电商市场爆发,迪拜Web3政策放开,这些都是明牌,就看谁能抓住。
再说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冷门流" - 以色列的计算机科学、瑞士的酒店管理、荷兰的农业科技。这些专业方向看着小众,实际上职业天花板比传统热门专业高多了。
就在上个月,我一个去年送到以色列理工读AI的学生,收到了三个顶级科技公司的offer,薪资包能把在硅谷的同学馋哭。
但最重要的是:千万别觉得留学规划就是选个学校报个名那么简单。
我经常遇到家长问"麦老师,你说去美国好还是英国好?"说实话,这问题就跟问"吃面好还是吃米好"一样,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要把留学规划跟个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这段时间有个热搜,说是留学生都在往回跑。我想说:别被这些表面现象忽悠了。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就拿我们最近服务的一个案例来说,那孩子在新加坡读数字金融,实习期间帮公司拿下了好几个东南亚市场的大单,毕业前就被总部定向培养了。这才是真正的"走出去"。
所以,如果你现在正在规划留学,建议做好这三点:
-
别光看排名,更要看行业发展和市场机会
-
找准自己的定位,别人挤破头去的地方,未必适合你
-
提前布局实习和发展机会,光有文凭真的不够看
最后说一句,这个市场永远都有机会,关键是你要找对方向。正如我经常跟学生说的那句话:"要想在未来站住脚,得先看准风往哪儿吹。"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