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崩溃?浙大女生‘边哭边拼’,终拿下哥大+东大双学位!
申请季,有人崩溃,有人狂喜。而我就是在这两种极端情绪中反复横跳的那一个。我目前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东京大学的MPA-MPP双学位项目。没错,我是那个北京姑娘,热爱探索、跑步、吃美食——也是个一路披荆斩棘、靠咬牙拼搏才拿到名校offer的普通学生。
所以,学弟学妹们,如果你现在正因为申请迷茫焦虑,不用怕,我走过的弯路,都会成为你们的经验教训!
申请背景:努力到极致,拼出一条光明大道
-
本科:浙江大学金融学试验班
-
GPA:3.81/4
-
语言成绩:TOEFL 108,GRE 325
-
申请季offer:哥大SIPA MPA、芝大Harris MPP、乔治城McCourt MPP、弗吉尼亚大学全球商学硕士(双学位ESADE)、帝国理工国际管理硕士
听上去挺牛的对吧?可这些成绩背后,是无数次的加班熬夜、无数个崩溃哭泣的夜晚换来的。GRE真是个魔鬼,考完我差点怀疑人生;文书也折磨得我快想删号退学。这些申请季的艰难,都变成了心酸的“战绩”。
我的留学动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一路冲到底
其实,我的留学梦,从初中参加模联时就开始了。那时的我,站在模拟的联合国舞台上,第一次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仿佛有个声音在耳边说:“中国之外的世界,得去看看。”
到了大学,我对留学的想法越来越坚定,原因只有三个:
-
全球化的大势所趋:中国企业和国际市场联系越来越密切,如果想助力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那就得了解海外市场,而这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国外亲身体验。
-
模联的情怀与地缘政治的现实:在模联中,我学到的国际关系理论,碰上了现实中的国际纷争。我想深度理解国际视角下的中国立场,而不仅仅是听到的只言片语。
-
文化多样性的吸引力:我想交一帮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体验多样的人生。而在哥大、东大,我的这些留学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国际友人的深夜烧烤派对、课堂上的激烈辩论,都是我梦寐以求的留学生活。
申请时间规划:与时间赛跑,不停拼命
申请季最忌讳的就是拖延,这话我自己都说得心虚。我的申请过程不算典型,大一时就有了留学念头,但后来接触了咨询行业,转而先冲本科就业,直到在秋招中被淘汰,才匆忙重新开启申请模式。
-
9月底:考托福,拼尽全力挤出成绩,还不算太丢人;
-
11月中:咨询final挂掉,我心一横开始备考GRE;
-
12月下旬:GRE考出,时间紧到喘不过气;
-
1月至2月初:文书写了10所学校,每天像个文书工厂,还得备战期末考试。
一个月考出GRE的经验?别想太多,就是拼命背单词!放90%精力在verbal,刷数学模拟卷只求“不出错”,写作部分突击几天即可。说得轻松,其实每天都像被人抽鞭子——但,你要是真想拿到offer,就得咬着牙坚持。
选校策略:学会放弃,才有机会赢
选校时,我的目标很明确:管理学和公共政策。
-
为什么选管理学?本科时,我发现对金融市场没那么感兴趣,但对商业、企业战略充满好奇。而管理学项目最符合我未来想做咨询顾问的目标。
-
为什么选公共政策?因为模联情怀和国际关系热情,我的职业目标是政策咨询和国际组织工作。这是一场注定艰难的追梦旅程,但也值得拼尽全力。
选校方面,我早早决定放弃哈佛肯尼迪学院、牛津、剑桥这些顶尖项目,选择热门名校项目冲刺,比如哥大SIPA MPA、芝大Harris MPP等。申请是战术性放弃,不是胡乱投掷。
申请文书:不是写文书,而是写自己
文书,是让你在一堆相似简历中被注意到的唯一机会。我对学弟学妹们最重要的建议就是: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刷高1-2分上,文书比标化更有决定性!
一篇好的文书,不仅要逻辑清晰,还要让读者感觉到你的独特价值。比如,我在公共政策的文书中,用真实案例讲述了自己在实习中面对高科技出口限制时,公司如何突围等,展示了政策分析的能力和地缘政治知识。
文书成功的关键?精准、个性、直击痛点!把自己的人生目标浓缩成一句“让人拍案叫绝”的话。比如,我的目标是成为政策咨询顾问,专攻企业出海与政策分析。这一句话,打动了面试官,也打开了哥大的大门。
拼命很苦,但值得
留学申请,不是“下决心”就能成功,而是不断用行动证明你的决心。想走这条路,就得用尽全力,不拼一把怎么知道自己不行?
我是Lucy,我现在已经加入WordSunny留学,作为联盟的申请导师,我擅长文书写作、选校,还可以帮助你做职业规划,如果想要联系我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行业内少见的高素质留学顾问!
别忘记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