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3000个留学生,我才明白中国父母最大的困境!

老麦
2025-04-13
3 阅读
留学
父母
亲情
留学生活
教育

图片

图片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图片
****

"你说你家孩子在哪个学校来着?"

图片

作为一个从业13年的留学规划师,我被这句话雷到头秃。当然不是第一次了,我的学生家长们总能给我带来各种"惊喜"。

前两天,某家长群又炸了。一位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留学生吐槽说,自己都留学两年了,爸妈还记不住自己在哪儿念书。这帖子一发,直接戳到了一堆留学生的泪点,纷纷开始晒起了自家那些可爱又"不靠谱"的爹妈。

说实话,这事儿在我接触过的2000多个留学家庭里简直太常见了。

有妈妈给孩子寄包裹,写地址时愣是把MIT(麻省理工)写成了Mickey Mouse Institute of Tech(米老鼠理工)。还有爸爸在朋友面前吹牛说儿子在牛津,结果人在剑桥读了快一年。

但我得说,这些看似"荒唐"的行为背后,藏着的全是爱。

记得2018年,我遇到一位印象特别深的学生家长。他家娃在伯明翰读硕士,爸爸总是把学校叫成"饼干汉堡"。

看似随意,但这位父亲却把英国所有紧急电话号码都背下来了,连伯明翰警察局的号码都烂熟于心。

因为怕出意外联系不上孩子,硬是学会了用WhatsApp、Telegram各种软件。

图片

这让我想起2011年刚入行时遇到的第一个客户家庭。那会儿社交媒体还没这么发达,爸妈们更是各种着急上火。

现在好了,家长们玩起了社交媒体,开始研究起了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麦哥不得不说,某些时候咱这些家长反而"卷"得比学生还厉害。对海外租房政策、安全形势、物价水平,研究得比PhD还细。就是school name这块儿,咋就总是掉链子呢?

但转念一想,人家是真没功夫研究这些"没用"的。比起记住个university name,他们更关心的是:孩子在那边过得好不好?宿舍安全吗?饭吃得习不习惯?

这不就解释了为啥有些爸妈能把孩子学校的食堂菜单都研究透了,却总是叫不对学校名字。说白了,名字只是个代号,孩子的生活才是重点啊。

说到行李,那更是一出好戏。

2021年,我有个学生要去墨尔本读书。他妈妈硬是要给他带一年的老干妈,生怕儿子在那边吃不到中餐。

结果差点在澳洲海关给扣了 - 要知道澳洲这边对食品入境管得可严。要不是我提前让学生去查了违禁品清单,这第一次出国就得留下"案底"。

But,这事儿还真让我想起前几天遇到的一个反转。有个准备去UCL(伦敦大学学院)的学生特别烦恼,说妈妈给他准备的行李太多了。

结果等他到了伦敦才发现,妈妈塞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都没用错。

从一次性雨衣(伦敦天气多变)到暖宝宝(英国供暖贵),再到便携式晾衣绳(学生宿舍经常晾衣服不方便)。

那位妈妈虽然一直把UCL叫成"优西爱了",但人家可是看了整整半年的英国留学生vlog。

图片

说到这儿,我得给大家支个招。行李打包有两个原则:

第一招叫"宁缺毋滥",尤其是去澳洲、新西兰这种检疫严格的国家。麦哥的经验是,带太多不如带太少,大不了到了当地再买。

第二招叫"因地制宜"。比如去美国,电器基本没必要带,电压不同容易烧;去英国,保暖才是重点,那边暖气费贵得要死。这些都是我们团队十几年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

有趣的是,这些年我发现一个规律:越是焦虑的家长,打包行李时越容易"超纲"。其实啊,与其纠结带什么,不如想想怎么让孩子更独立。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前年一个送孩子去英国的家庭。晚上10点多,我突然收到这位爸爸的微信:"麦老师,查了一晚上飞常准,孩子的航班还没落地显示..."

这场景太熟悉了。

13年来,我见过太多家长彻夜守在手机前,刷着航班动态。有人说这些父母"用力过猛",其实哪个妈妈不是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塞给孩子?哪个爸爸不是装作很酷实则手机里存满了紧急联系方式?

但我得说个真相:留学路上最难的,不是孩子的独立,而是父母的放手。

记得去年,有个学生抱怨说妈妈老是在深夜问他吃了啥。

我让这学生换个角度想 - 你妈白天不问,就是怕打扰你上课;选在晚上问,是算准了你这会儿刚吃完饭。这哪是唠叨,这是精打细算的爱啊。

送走了这么多学生,我最想说的是:

  1. 父母的"荒谬"里,藏着最细致的爱。他们可能记不住UCB(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全称,但绝对记得你最爱吃什么。

  2. 与其嫌父母罗嗦,不如让他们参与进来。报个平安,发张美食照,都是让他们安心的法宝。

  3. 别嫌弃爸妈不够"国际范",人家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融入你的留学生活。可能笨拙,但真诚。

毕竟,世界那么大,爸妈只在意你过得好不好。学校叫啥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那里能不能成长。

麦哥在这行13年,看着无数家庭经历这种"甜蜜的烦恼",每次都特别感动。因为这些看似"不靠谱"的细节里,藏着最真实的亲情。

这就是我想说的- 那些记不住学校名的父母,往往记住了所有与你有关的事。这,才是最走心的留学支持。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

图片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本科生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