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985博士去读水硕,她把爹妈气疯了!

老麦
2025-04-12
4 阅读
留学
硕士
考公
职业规划

图片

最近有个事儿挺逗,上海公务员第一批录取名单一出,网上就炸了。

图片

有人说28个名额全被国外一年制硕士"承包"了,甚至连清北毕业生都无缘。

图片

作为从2011年就开始带学生申请留学的老人,我先把这个谣言掐灭 - 实际录取几百号人,北大、复旦、武大的学生都不少。这种"内地院校全军覆没"的说法,纯属瞎搞。

不过这事让我想起前两天的一个学生。来找我咨询的时候,他刚从某互联网大厂被裁。985本科,3年工作经验,手里offer倒是不少,但都不太理想。一番交谈后,这位学弟决定申请英国的一年制硕士。

"麦老师,我知道可能会被人说是水硕,但我总不能在这儿死磕吧?"

其实在我13年的留学咨询生涯中,这样的对话已经不下百次。2021年疫情期间,我手里就有超过40位学生奔着一年制硕士去的。现在回看,他们的选择一点都不亏。

拿数据说话:202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可报职位占比达64.78%,比2022年增长1.43%。更要命的是,限研究生报考岗位从2022年的973个猛增到2023年的1603个。这意味着什么?本科生的路子正在变窄。

而且别忘了体制内的"隐规则" - 硕士进去就是副主任科员、二十四级,比本科生高一级。年龄上限也能放宽到40岁,比本科的35岁多了5年腾挪空间。

记得去年我一个客户,top50海外院校毕业,直接享受了上海落户政策。另一个拿了北京积分落户的26分加持。这都是实打实的好处。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2019年带过的一个学生。当时她放弃了国内某985的pHD机会,选择了英国一年制硕士。

那会儿可把她爸妈愁坏了,觉得女儿是不是傻了。结果呢?人家现在早就在某省级机关安了家。每次碰到她爸妈,都说"还是麦老师看得准"。

我之所以敢拍着胸脯支持这些选择,是因为我看到太多活生生的例子。但凡了解行情的都知道,这哪是什么退而求其次,分明是换道超车。

图片

说到底,这就是个性价比的问题。国内硕士普遍要读3年,而海外授课型硕士基本就是1-1.5年的事。我就问一句,在现在这个就业环境下,谁能不在意这1.5到2年的差距?

有趣的是,前几天一个在读国内硕士的学生来找我咨询"二战"海外硕士的可能性。她说自己本来主打考公路线,但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在搞"双保险" - 一边考公,一边申海外硕士。大家都怕万一考不上,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这让我想起2015年带过的一个案例。那时我刚从业第四年,遇到一位被国内考研打击得不轻的女生。三战失败后找到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申请了英国三所学校。没想到不仅全中,还拿到了利兹大学的奖学金。现在她在深圳某外企做到了中层管理。

还有人说海外"水硕"含金量低。来,我给大家扒一扒2023年的数据。就拿常被诟病的哥大SPS来说,它的Applied Analytics项目要求托福100/雅思7.0,面试两轮,还要写4篇文书。就这样的"水硕",去年申请季我见过GPA 3.8+、GRE 320+的同学被拒的。你说这水吗?

在我团队2022-2023年服务的近百位申请者中,差不多有80%的人选择了一年制项目。原因无他 - 就是快。23岁毕业进入职场,比读国内硕士的同龄人早了2-3年。这2-3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别人还在啃老的时候,你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而且我得说件事,很多所谓的"水硕"课程强度一点都不水。2021年有个学生去了剑桥教育学院,虽然只有一年,但课程压缩得特别紧。小班教学,每周都要准备presentation,还得读几百页的阅读材料。这姑娘给我发消息说:"麦哥,我感觉比国内考研还累。"

更有意思的是南安普顿大学的做法。它把中国高校分了7个档次,热门院系就只收最顶尖的学校。我记得2017年,也就是我从业第6年的时候,就有个学生因为本科学校档次差一级,申请工程学院时折腾了好久。

图片

说到这儿,我得分享个有趣的观察。2023年初,我团队做了一个小调查。在我们服务的200多位申请过海外一年制项目的学生中,83%的人在毕业1年内找到了理想工作。而且跟我保持联系的校友里,有不少已经在各自领域混得风生水起。

记得去年底,一个2020年申请英国曼大的学生专门来看我。现在她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做到了经理,看起来神采奕奕。她说:"当初要不是麦老师一句'别在意别人眼光',我可能就错过这个机会了。"

这种案例我能说一箩筐。还有个2019年申请的学生,当时他父母极力反对,觉得一年制硕士"不够格"。最后在我的建议下还是去了。现在这小伙在某政府智库工作,每次见我都说:"幸亏当时听了您的。"

实话实说,作为一个在留学行业摸爬滚打13年的人,我看到太多优秀的年轻人被"水硕"这个标签给耽误了。其实留学就跟创业一样,关键看你怎么经营。学校给的是平台,但能收获多少,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我经常跟学生说,与其纠结"水不水"的问题,不如想想怎么把这一年时间用到极致。别人上课划水你认真听,别人应付了事你多做项目,这样的"水硕",不比埋头苦读三年更有价值?

记得法国学者贝拉特说过:"随着学历证书大量发行,学历证书作为雇主筛选标准的价值日趋低下。"但我想说的是,在这个时代,一张海外文凭的价值,远不止是一个敲门砖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你看不到的那扇门。

这些年,每次看到曾经被人笑"水硕"的学生在职场上活得精彩,我就特别欣慰。因为我知道,他们不是在选择一条容易的路,而是在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

所以,如果你正在为要不要读"水硕"纠结,我的建议是:放下偏见,认真规划,大胆尝试。因为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看,而是你能从中得到什么。

至于那些总说"水硕"的人?就让他们说去吧。毕竟,时间会证明一切。

图片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图片

图片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