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惊人真相:留学真的不是有钱就能任性!
2024年张雪峰的"国内考试卷学生,留学卷家庭"言论在网上炸了锅。作为一个从2011年就开始做留学规划的老兵,我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这事儿。
我要讲两个2023年申请季的真实案例,他们几乎在同一天来找我。一个是家里年收入20万出头的瑾宁,一个是年收入百万级的昊阳。
有趣的是,这俩孩子的学习能力其实差不多 - 都是那种脑子灵光但不是死学型的。
瑾宁爸妈是体制内公务员,二线城市,家里好不容易攒了两三百万存款。第一次见面,瑾宁爸爸递给我一张密密麻麻写满数字的A4纸,是他算的未来四年开销预算。
看得出来,这个家庭为了孩子留学已经精打细算到极致。
昊阳就不同了,这位爸爸是某上市公司高管,妈妈是投行老总。一见面就说:"钱不是问题,就想知道怎么规划最合理。"
但真正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的选校思路。瑾宁来找我之前,已经做足了功课。
她说:"麦老师,我查过了各个国际学校的升学数据,发现一个规律 - 那些动辄二三十万一年的贵族学校,其实去名校的比例并不比某些公立学校的国际部高多少。"
这个发现让我眼前一亮。
干这行13年,真没几个学生会主动去扒这些数据。而昊阳的父母,一上来就问我:"XX国际(某知名高端国际学校)怎么样?听说挺贵的,但圈子好。"
最终,在我的建议下,瑾宁选择了当地一个公立学校的国际部,年学费13万。这所学校虽然名气不大,但过去3年平均每届都有30%以上的学生能考入美国前50名校。更重要的是,他们的AP课程设置合理,学校领导班子稳定,教学质量有保障。
而昊阳,在家长的坚持下,去了那所年费40万的顶级国际学校。确实,这所学校的硬件设施一流,有20多位外教,光滑板场地就有三个。
说实话,站在专业的角度,我其实不太看好这个选择。因为根据我们团队的数据分析,过去5年,国内顶级国际学校的名校录取率其实在走下坑。为什么?
因为现在这些学校太多都在搞"浮夸升学率",比如录取一个普通藤校,就号称"藤校录取"。
但这第一步的选择,直接影响了后面的故事走向..
讲到这儿,不少家长可能会问:"不是说标化考试和课外活动最重要吗?"但我必须实话实说,选对学校是基础中的基础。
来看看标化考试这关。在我2011年刚入行时,托福100分就能进TOP30。现在呢?
我手里2023年的数据显示,TOP30院校85%以上的中国学生托福都在110分以上。卷得不要不要的。
瑾宁告诉我,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背单词。我问她为什么不报班,她苦笑着说托福培训班一期3万多,家里供不起。
但让我意外的是,她愣是靠着YouTube上的免费资源,啃官方指南,三战托福考到了108分。
而昊阳这边,标化考试的投入至少30万。从国际学校的托福保分班,到一对一外教口语,再到线上写作课程,家里给他配齐了所有"顶配"。但最后的成绩是托福105分。
到这儿,我得给各位家长爆个料:近几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高投入的学生,标化成绩反而普遍不如"穷人家的孩子"。
为什么?因为有钱人的孩子太容易依赖"外力",而缺钱的孩子被逼着发展出了自主学习能力。
课外活动这块更有意思。瑾宁主动找到我说:"麦哥,我知道那些动辄几十万的夏校项目和论文项目咱们家肯定报不起,但我查到一些免费的机会。"
她给我看了一份Excel表格,里面整理了至少50个含金量不错的免费竞赛和项目。
这孩子后来真的自己申请上了一个知名智库的线上研究项目,还获得了一个国际青年领袖论坛的全额奖学金。整个项目期间,她就花了不到2000块钱的资料费。
反观昊阳,家里给他报了一个藤校夏校,花了20万。但问题是,这类项目现在实在太普遍了。
我记得在2016年,也就是我从业第5年时,能上藤校夏校的学生还挺吃香的。但现在?光我手上这一届的学生,至少有30个上过常春藤夏校,但最后能进TOP30的连一半都不到。
更离谱的是,昊阳爸妈还花了15万请人帮他写论文发表。我当时就说了:你知道现在美国招生官最反感这种包装出来的成果吗?但他们觉得"别人家都这么干"。
在我从业13年间,真正的人文素养和领导力,从来都不是花钱能堆出来的。
到了真正的申请季,更有意思的事情来了。
记得2023年10月,瑾宁拿着她的一稿文书来找我,说是自己写的。
看完我惊了 - 这孩子用极其朴实的文字,讲述了她如何利用开源数据帮助家乡的农产品电商做数据分析,帮助他们提升了40%的销售额。整个故事既有社会意义,又体现了她对数据科学的热爱。
我问她为什么选这个话题,她说:"麦哥,那些很多留学生都爱写的题材,比如办了个慈善晚会啊,做了个公益项目啊,说实话,我都没有经历过。我觉得还是写真实的自己比较好。"
这让我想起了2016年带过的一个学生,当时他写了一个修自行车的故事,最后被宾大沃顿商学院录取。真实永远都是最打动人的。
而昊阳这边,家里花了8万请了个北美文书团队。他们帮昊阳包装了一个"完美"的申请人设:创办了三个社团、发表了两篇论文、获得了一堆含金量存疑的奖项。但这种故事,说实话,现在的招生官都看腻了。
最终,ED申请中,瑾宁被布朗大学录取了。而昊阳,虽然申请了所有藤校,最后只拿到了一所Top50学校的offer。
看到这儿,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得哥马克吐温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吗?"
我想说的是,留学从来就不是一场单纯的"氪金"游戏。在我13年的从业经历中,我见过太多家庭把留学等同于"花钱买未来"。
但实际上,最成功的留学申请,都来自于对自己有清晰认知、规划合理、执行到位的学生。
记住,面对藤校招生官,100万和1000万的区别,还不如一篇真情实感的文书来得实在。
这些年,每次有人问我"留学要准备多少钱",我都会说:"你真正需要准备的,是让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现在,瑾宁已经在布朗读大一了。
前几天她给我发消息说,她接到了系里的科研助理offer,每月还有2000美元的补贴。而这个机会,恰恰来自于她那个"土里土气"的数据分析项目。
这,才是我眼中真正的"留学梦"。(故事角色为化名,事件已经过脱敏处理)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一个用专业温暖****对抗冰冷数据的
留学、职业规划师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
《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