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QS排名很靠前,但吐槽最多的英国大学,没想到居然是这几个!

老麦
2025-04-13
3 阅读
英国留学
大学排名
学生体验
选校建议

图片
图片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图片
****

说真的,最近收到几个KCL学生的求助信息,头都给我整秃了。

图片

前两天一个项目,就那学生的状态,我差点以为是在拍《The Walking Dead》的新季。

在我这13年的留学咨询生涯里,KCL的问题案例真是越来越多。按理说,这么个QS排名稳居前30的顶尖学府,怎么就这么多drama呢?

事情是这样的。最新的CUG英国大学完全指南数据显示,KCL的退学率高得吓人。不是我说,这退学率比起隔壁UCL和LSE,简直就是开挂级别的存在。

为啥?问题主要出在这:

第一个坑是Assessment制度。

KCL的考核可不是闹着玩的,小作文比大论文还折磨人。一个简单的tutorial essay,动不动就是1500字起步,关键是给分还贼严。就我手里一个学生的案例,人家明明写得挺好,结果愣是给了个52分的及格分。这不是要人命吗?

第二个坑更绝,那就是小组作业。说句实在话,有些专业的group work简直就是"社恐杀手"。

前阵子一个理科生给我发消息说:"麦哥救命!我这组一个印度哥们太强势,一个本地妹子太佛系,我真快精神分裂了。"

再来就是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Strike(罢工)。这事儿在伦敦学校都不新鲜,但KCL是真的会玩。

一个学期罢的次数,都快赶上我去星巴克的频率了。最惨的是什么?交了3万多镑学费,结果上课比罢工的日子还少,这不是典型的"花钱买气受"吗?

但最狠的还得是校园文化这一刀。KCL各个校区都在伦敦市中心,周围都是金融城精英。

结果可想而知,整个氛围压力山大,social压力更是不要太大。有个学生跟我吐槽说:"麦哥,我感觉自己像个乡下来的,人家动不动就是Prada、Gucci的,我连Zara都穿不起。"

当然,这里我得说句公道话。KCL的含金量确实没话说,不然也不会年年有那么多人挤破头要进去。问题在于,很多学生只看到了它光鲜的一面,却没想过要付出什么代价。

作为一个见证了无数留学案例的老司机,我得说,选校真不是简单看个排名就完事了。

你得想清楚,你是要那个镀金的光环,还是要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

图片

说完KCL,咱们再来看看帝国理工(IC)这所"折磨人的小能手"。

还记得去年我带的一个理工科女生,学习能力那叫一个顶呱呱。

人家本科在国内某985,绩点3.8+,结果去了IC第一学期就被打击得怀疑人生。按她的话说:"IC哪里是帝国理工,分明是'帝国训练营'。"

在IC,Project和deadline简直就是双胞胎,形影不离。

一个小Report动辄10页往上奔,reference要求20个起步,格式要求之严谨,让你恨不得把APA格式刻在DNA里。

有趣的是,IC还有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特色" - 节假日考试。每到假期,别人都在high,IC的学生们却在赶Due。

有个工程专业的学生给我发微信说:"麦哥,我圣诞假期全贡献给机器学习Project了,不知道今年除夕还能不能见到家里的饺子。"

但说实话,这些都是"开胃小菜"。真正的"大戏"在爱丁堡大学。

记得在我刚入行那会儿(2011年),爱丁堡就以两大特色闻名:给分低和罢工多。十几年过去了,这两个传统愣是一点没变。

爱丁堡的给分严格到什么程度?我手里有个案例,一个数据分析专业的高材生,本科论文在国内拿过省级优秀,结果在爱丁堡一个小组pre只拿到58分。

导师评语写得那叫一个文雅:"Your analysis lacks sufficient depth." 翻译过来就是:"你这分析,水得很啊!"

更让人抓狂的是爱丁堡的自学传统。讲真,他们的教学理念基本上就是:"我们只负责指路,至于你能走多远,就看造化了。"一节课下来,reading list能让你的打印机罢工。一个老学员吐槽说:"麦哥,我感觉我不是来上学,是来自己办学。"

还有那个闻名遐迩的"爱丁堡罢工套餐"。上课时间总共就那么点,罢工一来,课程进度比蜗牛还慢。最惨的是那些毕业论文阶段的学生,导师一罢工,你的论文就只能跟着一起罢工。

不过,作为一个带过无数申请的老人,我得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 这些学校再难,人家也是实打实的世界名校。

就拿我前两年(讲真,现在市面上那些什么"抱佛脚包过"的歪门邪道,我是一个都不信。

图片

说到这儿,我能感觉到屏幕前的你可能已经开始慌了:"这些学校都这么难,那岂不是没学上了?"

冷静,且听我给你捋一捋。

先说KCL。如果你真想去,有几个tips是必须知道的。首先,语言关卡必须得拿下,雅思写作低于7分的,建议再磨练磨练。就我这13年接触的案例来看,写作分数每高半分,适应起来都能轻松不少。

其次是心理准备。小组作业躲不开,但你得提前练就一身"左右逢源"的本事。举个例子,去年我一个学生就在第一次group meeting时主动请所有组员喝咖啡,这波"破冰"操作直接让后面的合作顺畅了不少。

再来说IC。这所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让你闲着"。我的建议是,申请前先给自己来个时间管理大体检。如果你连续一周能保持每天学习12小时以上,那就还有得玩。不然呢,趁早找条别的路。

有个学金融的学生特逗,他给自己制定了个"996作息表" - "早9晚9,每周6天"。我说兄弟,你这是还没入学就开始cosplay ICU学生了啊。不过说实话,这种心理准备确实必要。

至于爱丁堡,最重要的是心态。记住,这不是一所"喂到嘴边"的学校。我经常跟学生说:"来爱丁堡,你得做好当'首席学习官'的准备。"这话听着玩笑,但特别实在。

说到底,选这些学校就像选对象 - 有多少光环,就得准备承受多少压力。但只要你准备充分,这些"坑"就未必是坑,说不定还是你人生的加速器。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一个2020年从KCL毕业的学生专门给我发了个感谢信。当年她就是被各种assignment和presentation折磨得够呛,但现在在某四大做senior consultant,年薪六位数。她说:"现在想想,当初在KCL受的苦,简直就是职场生存训练营。"

所以啊,与其纠结这些学校难不难,不如想想怎么让自己强大起来。

就像我经常说的那句话:"世界名校,从来不是为了等你ready才等你,而是要你在还没ready的时候就敢上。"

但最后还得说一句:选校千万别光看排名和名气。

性格内向的,别硬往KCL凑;自制力不行的,别去IC遭罪;自学能力不强的,还是别跟爱丁堡杠。大不了换个学校,日子照样能过得舒坦。

毕竟,"塞翁失马"这个成语,可不是让你非得去当那个塞翁的。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on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