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留学生家长,都不会算账!
兄弟姐妹们,我是麦高,2011年开始带学生出国,到现在已经输出了1000+个case。
最近被好些学生问,"麦哥,现在留学性价比是不是不太行了?"别急,让我这个老同志给你捋捋这笔账该咋算。
我算是见证了留学市场从天堂到地狱的过山车。前些年哈,国内留学申请的人才叫一个生猛啊,连保底校都卷成了dream school,那场面,真是看得我头皮发麻。
但你说这事吧,我倒觉得还挺乐观,毕竟留学赛道少点人,对剩下想去的同学来说,这不就是机会来了嘛。
干了这么多年留学咨询,我见过形形色色的留学党,今儿个给大家分个类。
第一类,就是学霸型选手。这帮人啊,眼里盯的都是美国Top20、英国G5这个level的学校。
我手里有个理工科大神,985本科直博在读,顺手发了4篇Nature子刊,你说这种人申请国外名校不是分分钟的事?
不过现在啊,欧美这边留下来确实难度up了不少,但人家学霸有学霸的路子,什么人才引进计划、国际人才青年项目,那都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fast track。
第二类,叫含着金钥匙出生型。
家里财务自由,不想孩子在国内卷高考,我就遇到一位学生,在我从业第8年时,他爸直接说:"麦老师,孩子不用太累,UCL社科类就行,主要是交个朋友,体验下国外生活。"这种定位明确的,也没啥可说的,人家要的是生活品质和圈子资源,不是那种cost performance。
真正纠结的,是第三种 - 做题家突围型选手。这类孩子特点是:家庭条件还行,但也不是随便造的那种;
学习不差,但也达不到清北复交那个段位;最要命的是,在国内高考这个跑道上,可能只能去个普通本科。
碰巧最近我就带了这么一位学生,本科在某普通本科就读,但人家执行力贼强,硬是给我考了个8.0的雅思,最后成功申到了Top50的英国院校。
说到这儿,各位考虑留学的同学先别急着往下看,容我问一句:你是属于哪一类呢?因为不同类型的选手,这笔留学账的算法可是天差地别啊。
每次看到有人说"留学不值",我就想笑,value这个东西,能用一个标准衡量吗?
就像我经常跟学生说的:有人花20万买个包,有人用20万周游世界,这钱值不值,那得看是谁在花,为啥要花啊。
来,现在咱们就来算算这笔账。说真的,我已经看够了那些"留学性价比"的标准答案 —— "投资回报率""就业前景"blabla...老麦今天要说的,是那些藏在冰山下面的账本。
首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时间账。
国内考研三年,英国读硕一年,这省下来的两年你们当儿戏啊?一看这话,肯定有人要跳出来喊:"这还用你说?谁不知道早点毕业早赚钱!"兄dei,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
举个栗子,我在2016年带过一个学生,当时他纠结要不要去英国读CS(计算机科学)。
那会儿行情多好?各大厂招人跟抢钱似的,Base+股票轻轻松松就30w+。结果这孩子一咬牙去考研了,等他2019年读完研再出来,好家伙,人工智能已经卷成啥样了,30w?
清华算法博士都在吃土。这哪是少赚两年的问题,简直是错过了一个时代的风口啊!
第二笔账,简历提升。我知道现在也有人说:"海外文凭贬值了""留学生不值钱了"。来来来,我给你们爆个料:
前两个月我一个学生,某二本毕业,在我的指导下去了曼彻斯特大学读Supply Chain(供应链)硕士。
毕业后人家现在在深圳某知名科技公司做采购,年薪40w+。
为啥?就因为这家公司正在狂推海外业务,需要既懂供应链又能用英语谈判的人才。这叫什么?这叫差异化竞争力!
不过我得提醒一句:如果你本科是清华的,然后去读个利兹大学的硕士,那真就是为了镀金。
但如果你是个普通本科,去了一个全球Top100的名校,这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三笔账,叫做机会成本。
这事儿我可太有发言权了。记得我刚从业那会儿,2012年左右吧,送走一批早期学生,现在回看他们的轨迹,简直是两重天:
有的人出国就死磕专业课,毕业就回国,现在还在抱怨"留学没用";有的人呢,在学习之余疯狂社交,参加商业竞赛,做校园大使,甚至自己开网店卖中国美妆到英国,毕业直接被某知名快消品牌抢去做global buyer(全球采购),现在都升董事了。
说白了,你以为你花的是留学的钱,但人家玩的是国际化人才的套路。就我这13年的观察,真正玩明白的,都不是在拼学历,而是在经营人生的可能性。
你要问我现在留学性价比低不低?我问你:你是准备去镀金,还是去开眼?是奔着文凭去的,还是冲着本事去的?
说到这儿,我必须给大家提个醒 —— 有些人真不适合留学。
你问我为啥这么说?且听我道来:记得去年有个家长,砸锅卖铁也要送他家孩子去美国,结果那孩子连续三个月连超市都不敢去,天天靠点外卖,生怕跟人说英语。
这种连基本生存技能都欠费的,你让人家去国外,这不是把钱扔井里吗?
所以啊,想留学的同学,先给自己做个checklist:
第一,你得有成年人的心态。在我13年的职业生涯里,看过太多学生栽在这上面。
特别是那些从小被家里惯到大的,到了国外连个煎蛋都不会做,遇到点事就找爸妈,这种真的容易翻车。除非你家里有钱到能给你配生活管家那个level。
第二,得有独立思考能力。我前几天刚送走一批学生,有个叫程子盈的女生特让我印象深刻。
人家不光学习好,还特别会抓机会。一到国外就发现:中国的美妆产品在当地特别受欢迎,立马开始研究跨境电商,现在每个月光利润就有好几万。看见没?这就叫活学活用!
第三,情商这个事吧。我见过太多中国学生,技术流选手,考试分分钟满分,但就是不会social。
哥们儿,我问你,你花30万去英国读书,就为了天天抱着课本?LinkedIn(领英)都不注册一个,校友会都不去参加,这不是糟蹋钱吗?
最后,我还得说个事儿 —— 留学市场现在水太深。
我经常遇到一些家长,被中介忽悠得找我哭诉:说好的保底英国前50,结果连100名外的offer都没拿到;承诺雅思包过,结果考了8次还在5.5分徘徊。这些坑,都是用真金白银填的啊!
所以,给大家三个实用建议:
-
先把英语关过了再说。没有language foundation(语言基础),后面全是空中楼阁。
-
申请定位要清晰。Top50不是人人都能冲的,但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校。这事儿得实事求是。
-
多给自己留条后路。不要梭哈一个国家,现在很多项目可以同时申请多个地区,英国、香港、新加坡,多个选择总归是好的。
最后说一句:留学这笔账,真要算的不是钱,而是你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升级。
就像我一直跟学生说的:出国镀金谁都会,但能把金镀进骨子里的,才是真本事。
你们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跟老麦聊聊你的留学心得。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