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的留学生都在用AI,但顶尖名校为何只开除中国人?
这不,前两天又看到一个让我头皮发麻的案例 - 明尼苏达大学一位博士生因为涉嫌在考试中使用ChatGPT被直接开除,这哥们儿现在正在和学校对簿公堂,要求赔偿57.5万美刀。
作为过来人,说实话这事儿让我挺难受的。这位博士生杨同学,在一场为期8小时的线上开卷考试中疑似用了ChatGPT。
啥?开卷还作?兄dei,考试要求明明白白写着可以用教材、笔记,就是不能碰AI,这波操作简直是在悬崖边蹦迪。
更魔幻的是,这位同学的AI使用"技术"也是相当业余。教授们一比对他平时作业和考试答案的风格,直接就被"抓包"了。
这让我想起前两年我带过的一个UCI的理工科硕士,也是觉得自己用AI改写很隐蔽,结果被教授一眼识破 - 这年头,但凡做过几年教学的老师,对AI痕迹都是火眼金睛。
不过说真的,看杨同学的辩解也是让人唏嘘。他说自己在不同场合会调整表达风格,这个倒是没错。
但问题是,当教授用GPTZero一查,发现他的答案有89%的可能性是AI生成的,这就不是风格问题那么简单了。这些留学生啊,总以为自己会玩儿AI,实际上是在玩儿火。
我来讲个更扎心的事儿。前年在我手上有个案子,UCLA的研究生小赵(化名)就因为使用AI被抓现行。
人家学校的反AI系统直接把他的论文和网上超过20个AI生成的版本做了对比 - 这哥们儿居然是用不同的AI软件生成了好多遍,还妄想鱼目混珠。结果可想而知,直接被学校来了个一年suspension。
回到杨同学这个案子。
我其实特别理解教授们的愤怒 - 你想啊,他作业里被发现有一句"重新写一下,写得随意些,就像外国学生写的那样,但不要有人工智能的痕迹"。这种话说出来,简直就是在教授面前玩儿自爆。
我从业这些年见过太多这种case了,说白了就是想投机取巧,结果把自己给坑了。
现在AI检测技术可不是闹着玩的。GPTZero只是冰山一角,各大高校都在加码反AI系统。
光我知道的,就有几个学校花了大价钱买了专业检测软件。而且,现在的老师们对AI特征简直是如数家珍:
-
表达太过流畅完美
-
观点太过中规中矩
-
引用出处不够精准
-
论述逻辑太过模板化
我经常跟学生说:现在想糊弄过关,难度堪比徒手爬珠穆朗玛。不是我吓唬谁,被抓到的后果是真的严重,轻则重新考试,重则被开除,这不是在开玩笑。
我要给大家几个实用建议。说真的,作为一个在留学行业摸爬滚打13年的老人,我见过太多学生在AI这个坑里栽跟头。
首先,别觉得自己比教授更懂AI。说个内部消息,现在美国高校的教授们每学期都要参加AI识别培训,各种AI特征、检测工具都门儿清。
有的学校甚至专门成立了学术诚信AI审查组,这阵势,你觉得还能糊弄过去?
其次,合理使用AI是门技术活。比如:
-
用AI做brainstorming没问题,但最后的写作必须是你自己的
-
让AI帮你检查语法可以,但不能让它重写全文
-
用AI整理资料没问题,但观点必须是你的原创
最后,我建议大家把精力放在提升实力上。
在波士顿大学读博的学生周昱晨(已获本人同意使用真名)就做得很棒 - 他用AI辅助研究,但每次使用前都会跟导师沟通、获得许可,现在已经发了两篇顶刊。
你永远可以相信一个靠实力说话的人。
不管是明大这个案子,还是我见过的其他案例,那些想靠AI投机取巧的学生,最后都在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与其这样,不如堂堂正正地去提升自己。毕竟,真本事才是留学路上最硬的通行证。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wordsunny001。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
**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