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分理科生逆袭帝国理工:导师都震惊的申请秘密

老麦
2025-04-13
2 阅读
留学申请
跨专业申请
GPA提升
帝国理工

图片

图片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图片
****

从迷茫到找到方向

凌晨两点的宿舍里,我盯着电脑屏幕上那个55分的GPA发呆。如果有人说三年后我能拿到帝国理工的offer,我一定会觉得他在开玩笑。但现实往往比故事更精彩,而这一切的转变要从那个我几乎要放弃的夜晚说起。

作为一个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我对金融和投资领域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是当我真正开始准备申请的时候,才意识到跨专业申请的难度有多大。那时的我就像个没有指南针的水手,满怀热情却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你的GPA确实是个问题,但这不是最关键的。"我永远记得和麦高老师的第一次咨询。与其他动辄给出"工作几年再说"的建议不同,他仔细分析了我的背景后说:"你的专业背景反而可能成为你的优势,关键是如何把环境领域的知识和金融创新结合起来。"

这句话让我眼前一亮。那天晚上的谈话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我们不仅梳理出了详细的提升计划,还制定了一份完整的申请时间表。更重要的是,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可能性。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了魔鬼训练模式。白天上课,晚上泡图书馆,周末还要挤出时间准备标化考试。最艰难的是在保持专业课成绩的同时,还要自学金融相关的知识。记得有一次因为课业压力太大,我半夜打电话给麦高的老师几乎要崩溃。他不仅耐心开导我,还分享了很多往届学生的经验,这些都让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的GPA在一年内从55分提升到了71分。这个进步不仅让我重拾信心,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方向对了,没有什么是真正不可能的。在准备申请材料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发现自己的跨专业背景确实可以成为一个亮点 - 尤其是在可持续金融日益重要的今天。

回头看那段提升成绩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最让我感激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麦高团队不仅给了我专业的指导,更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勇气。当我把提升后的成绩单拿给老师看的时候,他的笑容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看着我的背景定位从一个"可能性渺茫"变成"独特优势",我深深体会到择校定位和申请策略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学校的选择,更是对自己未来发展道路的思考。而这,也只是我申请之路的开始。

在挑战中寻找突破

记得递交第一份申请的那天晚上,我反复检查了至少五遍材料。可即便如此,等待的过程依然充满了煎熬。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既没有收到offer,也没有收到拒信。而更让我焦虑的是,一位背景不如我的同学反而先收到了面试邀请。

"你先别着急,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麦高的申请顾问在视频里说。我们仔细核对了所有提交的材料,这才发现学校系统那边少了一份专业详细申请表。如果不是这次仔细排查,我可能就这样错过了机会。这件事让我明白了申请不是简单地提交材料,而是需要有人在关键时刻为你把关。

文书的修改更是让我印象深刻。第一版文书写完时,我其实挺得意的,用了很多华丽的辞藻来描述自己对金融的热爱。但麦高的文书老师一语道破问题所在:"招生官想看到的不是空泛的热情,而是你是如何把环境专业的见解与金融创新结合起来的。"

于是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经历。在他们的建议下,我详细展开了一个在风投机构实习时的项目经历——我们如何评估一个新能源项目的投资价值,以及我是如何运用环境影响评估的专业知识来完善尽职调查流程的。这个改动让我的申请材料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申请就像是在讲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必须建立在真实的经历和专业的洞察之上。"这句话让我对文书写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我也越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想要申请这个专业的真正原因。

最具挑战性的是面试环节。记得模拟面试时,我紧张得连最基本的自我介绍都说得结结巴巴。麦高的面试指导老师不仅帮我梳理了可能被问到的问题,还特别强调要突出我的跨学科视角。"你要让面试官看到,正是你的环境科学背景,让你对金融创新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帝国理工的面试中,当我谈到如何将环境风险评估整合到投资决策框架时,面试官明显来了兴趣。那一刻,我感受到自己的"劣势"确实转化成了独特优势。

准备申请的这几个月,我最大的感悟是:所谓的完美申请人并不存在,关键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亮点。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帮你梳理方向、查漏补缺是多么重要。每当我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麦高老师总能给出最中肯的建议,让我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

蜕变与成长

当我收到帝国理工录取通知的那一刻,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兴奋,而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恍惚。手机屏幕上那个鲜红的"Congratulations"让我想起了这一年的点点滴滴:凌晨三点的图书馆、写了又删的文书、无数次的模拟面试...所有的努力在这一刻都有了答案。

虽然也收到了悉尼大学的无条件offer,但经过深思熟虑后,我还是选择了帝国理工。现在回想起来,这个选择的背后,不仅是对学校的认可,更是对自己未来发展道路的笃定。正如麦高老师当初说的:"选择学校不是在比较排名,而是在选择最适合你的未来发展平台。"

来到伦敦后的生活,比我想象中要有挑战得多。第一次上课时,教授提到的金融术语就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好在之前申请时积累的专业知识给了我一定的基础,让我不至于完全跟不上节奏。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的环境科学背景在课堂讨论中常常能带来独特的视角,特别是在探讨ESG投资和可持续金融的话题时。

记得有一次小组项目,我们要分析一个新能源企业的投资价值。当其他同学都在关注财务指标时,我从环境影响评估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关键风险点。这个建议最终帮助我们的团队获得了最高分。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跨学科背景的价值。

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收到麦高老师的关心,询问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种持续的支持让我觉得特别温暖。有时候,我会想起当初纠结要不要转专业申请时的迷茫,如果不是他们的鼓励和指导,我可能就错过了这段珍贵的求学经历。

现在的我,已经能够自信地在课堂上发表观点,也开始帮助一些学弟学妹规划他们的留学申请。每当他们问我申请的经验时,我都会说:"找对方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人在关键时刻为你指明方向。"

这一年的经历让我明白,所谓的"完美申请"不是要你成为另一个人,而是要让最真实的自己发光。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既专业又温暖的团队在背后支持你,真的会让一切变得不一样。

现在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个凌晨两点对着成绩单发呆的夜晚。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想告诉那时的自己:不要害怕现在的不完美,因为每一个看似的劣势,都可能成为未来道路上的独特优势。

而这些转变和成长,离不开那些在我迷茫时为我指明方向的人。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ogaoiii或****maigao06。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

图片

**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