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若非必要,不建议去英国留学!
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找我咨询英国留学的问题。有意思的是,每次聊着聊着都要吐槽一句:"麦哥,你说英国到底靠不靠谱?"
说真的,我都不知道从哪儿吐槽起了。最近英国这波大戏可不是闹着玩的 - 破产、罢工、通胀,再加上留学生人数蹭蹭往上涨,这搞事情的架势让我不得不正经唠唠。
先甩个数据给大家压压惊:2023-24申请季,UCAS系统里申请英国本科的中国大陆学生达到30860人,同比增长0.52%。
反观美国那边,通过Common App申请的人数就15563人,同比下降3%,跟英国这边比就是个弟中弟。
有学生问我:"看这数据,英国不香吗?" 我直接笑出声,这就好比你看着一个包装精美的英式下午茶,里面可能全是速冻食品,但偏偏一堆人在那儿优雅地端着小指头喝茶。
记得去年我一个学生,清华本科毕业,拿到了UCL和UCLA的offer。他爸妈死活要让他去UCL,理由是"QS排名高啊"。
我当时就想给他们画个重点:你家娃一年学费+生活费60万往上,交这个钱去当UCL一万五千个中国学生中的一个,值还是去UCLA当加州最顶尖公立大学里少数几个中国学生之一值?
这事儿让我想起我刚入行那会儿,一个走了弯路的案例。当时有个学生,被伦敦政经和密歇根安娜堡同时录取,最后选了LSE。
一年后来找我复读美本,说是受不了英国的教学方式,大课堂里全是中国面孔,连找实习都寸步难行。
但现在的情况比那会儿更微妙。2024年的留学市场,一边是中国申请者对英国学校趋之若鹜,一边是英国高校面临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
不少英国名校的教授都在闹罢工,甚至有学校拖欠教职工工资。我真想问问那些还在美化英国留学的人:你们确定不是在卖一个不存在的梦?
这么说吧,让年轻人花着比美国公立大学还贵的学费,去挤一个教授都快发不出工资的学校,这事怎么想怎么离谱。
作为从业13年的留学顾问,我得说,现在去英国留学,性价比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
我最近拿到一组让人头秃的数据 - 牛剑和伦敦几所顶尖大学(IC、LSE、UCL、KCL)的年总花费已经飙到60-70万人民币,其他城市的学校也要50万左右。这还不是最精彩的,你知道这些钱都花哪儿去了吗?
说个刚发生的真事。一个从业第11年遇到的案例,去年UCL的国际金融专业,一节课能塞进去300多号人,教室挤得跟春运似的。
我那个学生吐槽说:"麦哥,我一学期下来,都没搞清楚教授长啥样。"这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这专业90%都是中国学生,上课就跟在国内上网课似的。
很多家长跟我说:"英国学制短啊,三年本科一年硕士,多省时间。"我直接笑喷了。这就像你去吃自助餐,餐厅告诉你只有30分钟,你觉得省了时间,但人家连消化的机会都不给你。
美国四年制好歹让你有喘息的机会,能实习能转专业,英国这边倒好 - 签证卡得死死的,课程排得满满的,连转专业的余地都没有。
还有个更扎心的事实:英国硕士就那么9个月,好多人美其名曰"含金量高",实际上很多项目就是本科难度的课程重新包装了一下。我有个学生吐槽得特别形象:"这哪是深造啊,这是蜻蜓点水。"
更要命的是就业问题。前两年一个回国找工作的学生跟我说了句大实话:"在英国花了60多万,连个实习机会都没抢到,回国后HR一看是UCL毕业的,问我怎么不留在英国,我都不好意思说是因为根本找不到工作。"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觉得英国便宜,但其实算上生活成本,英国公立大学现在比美国一些州立名校还贵。
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年到头也就50-60万人民币,而且人家好歹给你一个留在硅谷的机会,英国这边除了让你体验一下"贵族生活",好像也没啥实在的东西可留给你。
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买卖,从商业角度来说,这波我是真没整明白。
要说最让我头大的,是有些家长的"神逻辑":"就是因为不想孩子留在国外,才选英国的。"
听到这话,作为从业13年的老麦,我都想给自己梳理梳理这个神奇的脑回路。
UCL一个年级一万五千多中国学生,毕业后基本都回国内卷,你让HR看到简历时怎么想?
反观美国某所排名200开外的大学,可能一年也就百来号中国学生,三分之二都在当地就业或继续深造,回国的就更少了。你说哪个学校的"含金量"会更高?
不过话说回来,不能一棒子打死英国留学。有些特色专业和项目还是挺香的。比如LSE的金融硕士,确实门槛高、竞争激烈,但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都不错。关键是,得选对专业,找对定位。
说到这儿,我得给各位支个招。如果你非要考虑英国留学,建议:
-
申请前一定要查清楚专业的中国学生比例。30%以上的就要谨慎考虑了,50%以上的建议直接pass。
-
学费+生活费预算一定要按65-70万/年来算,别被单独列出的学费数字骗了。
-
要弄清楚学校的师资状况。现在很多英国名校的好教授都在往澳洲、新加坡跑,得看看你感兴趣的专业还剩下几个能打的。
-
如果想读硕士,最好选择带实习项目(Placement Year)的课程,这样至少能混个工作经验。
最后,分享个真实故事。去年有个学生问我:"麦哥,英国这么多名校录取我,我该不该去?"
我反问了一句:"你有想过为什么中国申请英国本科的人数是申请美国的两倍,但留在英国工作的还不到留在美国的零头吗?"
这孩子后来去了美国一所排名100开外的大学,现在在硅谷实习,工资比在伦敦的同学高出一倍。人家实习工资一个月1万刀,在伦敦的同学一个月3000镑都到顶了。
所以,与其花大价钱买个镀金的学历,不如找个真能学到东西、有发展空间的地方。
记住,能留下的选择,永远比不能留下的选择更有价值,哪怕你最后决定回国。
毕竟,在留学这件事上,性价比才是王道,排名只是个参考。选择权永远在你手上,但选错了,可能就是几十万打水漂的事儿。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