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这情况,劝各位留学还是多做一手准备吧!
在留学圈摸爬滚打13年,我是真没见过眼下这种局面。
前两天刚送走一批学生,顺手翻了翻近期的数据,这波留学市场的大洗牌,来得比我预想的还要凶猛。
先说美国,这位曾经的留学届"顶流"现在是真遭罪。光是看数据就知道:前三季签证通过率腰斩,热门专业录取率暴跌40%,三成留学机构已经转型跑路。
可以说,这波浪潮把传统留学中介冲得不要不要的。
英国呢?之前借着脱欧东风可是赚得盆满钵满,一年能吸引20万+中国学生。现在好了,风向说变就变。
各大名校一边叫苦连天"生源质量下降",一边开启了史上最狠的涨学费模式。UCL、帝国理工这些顶尖院校,学费涨幅直接起飞,一年就要40万+。
有意思的是,澳洲这次玩了个骚操作。面对生源暴涨的压力,八大名校集体宣布要限制国际学生招生。
你说这什么骚操作?但人家玩明白了,就是要借机提升生源质量,保住自己的金字招牌。不得不说,这波操作,澳洲高校玩得贼溜。
记得去年我带一个学生,聊到各国留学政策变化,这小子说了句话把我逗乐了:"麦哥,现在真是生死有命,各取报应啊。"说得没错,留学市场就是这样,此消彼长,周期轮动。重点是要踩准节奏,找对方向。
要问现在什么留学路子最靠谱?且听我好好道来,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有句老话说得好:要想活,得有活儿。眼下这个留学市场,真是把这句话诠释到极致了。
先说说高精尖人才的走向。根据我手头最新的数据,顶级理工科人才90%选择了"深耕模式":本科读新加坡国立、南洋理工这些新兴名校,然后再杀去欧美名校深造。
为啥?性价比高啊!新加坡211的本科含金量一点不比普通美本差,学费还省一半。
再来看看普通中产家庭,现在多半玩起了"曲线救国"。我前几天刚帮一位学生规划,985本科毕业,直接选择了新西兰。那孩子跟我说:"麦哥,我就图个能留能发展。"
结果呢?人家现在在奥克兰当数据分析师,年薪8万新西兰币,小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
但我得说句实在话,创富型人才真该考虑东南亚。去年我手里一个案例,浙大毕业的高材生,放弃了伦敦的offer,跑去越南开发跨境电商。
一年下来,团队从3人干到30人,营收破千万。这哪是创业,简直就是开挂。
说到这个案例,还得感谢当时我坚持要他去实地考察,不然现在估计还在伦敦当码农。
还有个更绝的,我一个老客户家的孩子,清华本科,放着斯坦福的CS录取不要,非要去新加坡搞金融科技创业。
他爸当时气得差点没把我办公室的茶杯摔了。结果呢?人家现在的创业项目已经融到B轮了,估值2个亿新币。啧啧,这波操作,属实把他爸的脸都打肿了。
现在家长问我咋选留学目的地,我就说:除了没用的,全是有用的。关键是你家孩子要干啥。
说到挑选院校,我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两所排名差不多的英国大学,一所硬卷排名,一所专注改善学生体验,结果后者的中国申请人数反而暴涨60%。
这让我想起在留学圈混了13年的一个铁律:家长关注排名,学生在乎体验,最后拍板的往往是钱包。
现在啊,留学这盘棋越来越有意思了:
顶尖学霸还是得奔欧美。就前两天,我一个麻省理工的学生来报喜,说跟着教授搞了个AI创业项目,直接被谷歌看中了。
这种机会,确实是发达国家才有。但我得提醒一句,别想着人人都能遇上这种好事,难度高到红牛都不敢赞助。
中产家庭现在精得很,玩起了"双城记"。让孩子本科读新加坡、香港这种性价比高的地方,省下来的钱直接砸在硕士上。
这帮人算盘打得可精了,基本上30万就能搞定本科,剩下的钱全留给硕士冲刺。
穷人家的孩子反而更适合去发达国家。为啥?因为这些国家的助学金、奖学金体系成熟,真要是有实力,完全可以靠实力吃饭。
我前段时间就帮一个211的理科生申请到了加拿大全奖,现在人家在温哥华过得逍遥自在。
最后说个真心话:留学这事儿,真不是非黑即白。有人花300万读个野鸡大学,有人20万就能上全球TOP30。
关键是要找对路子,明白自己要什么。
就像我常跟学生说的:出国留学不是为了装逼,是为了让你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你选对了方向,就是通往星辰大海的路;选错了,那就是在坑里跳disco。所以,要做选择题,不要做单选题。
毕竟,人生不是高考,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只是更适合自己的路。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maigaoone或maigaot****。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