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普通家庭,一定要能留学尽量留学!
说真的,最近这事儿给我整不会了。
一个老学员年前约我喝咖啡,他弟马上高考,家里正为要不要让孩子留学争得头都大了。
这位学长2015年找我规划时也是普通家庭,当时我刚从业第4年,看他家境确实不算富裕,但孩子特别争气。
结果现在人家在硅谷某大厂当senior engineer,年薪$280K,前段时间都开始张罗着要买房了。
"麦哥,你得给我支个招。我爸妈现在就我弟这事儿吵得不可开交。我妈说看我留学这么成功,弟弟也得出国。我爸说家里已经掏空了供我留学,再来一个怕是要卖房子..."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扎心。我从业13年,看太多普通家庭在留学这个选择前纠结了。
前阵子有个数据让我惊出一身冷汗 - 2023年中国留学生规模首次突破150万,但其中超过65%来自年收入50万以上的家庭。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大部分优质海外教育资源都被top 20%的家庭给瓜分了。
但我还是要说:普通家庭能留学的,一定要留。
为什么?且听我道来。
2018年有个非常真实的社会实验让我印象特别深。某高中上百名学生被安排在同一起跑线,只有前20名能获奖。
但在起跑前,主持人提了6个问题,每个符合的学生可以往前走6步。
问题分别是:
-
父母是否都上过大学
-
是否请过一对一家教
-
是否坚持学习过一门特长
-
是否有出国旅游经历
-
父母是否承诺送你留学
-
从小是否被父母认可和鼓励
最终结果让那些十几岁的孩子第一次认清了残酷的现实:有些同学已经提前走了近30步,而有些人依然在原地。这不是他们的错,但这就是人生最真实的起跑线。
作为一个从业13年的留学规划师,我必须说,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逆袭,留学或许是性价比最高的一条路。
留学不仅仅是为了那张文凭,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你一个重新定义人生的机会。
我一直记得2019年一个让我特别触动的案例。
一对打工夫妻找上门来,爸爸在工地做包工头,妈妈在菜市场卖菜,家里就一个女儿梦雅。这姑娘成绩中等,但特别有想法 - 一心想去日本学动画设计。
当时我刚好从业第8年,看过太多类似的家庭。
但梦雅家的准备让我刮目相看:爸妈从她初二就开始每月存1500块钱的"留学基金",女儿周末在日料店打工学日语。最打动我的是,这姑娘把自己在B站学习动画制作的作品集都整理好了,里面有不少原创角色设计。
我问她为什么一定要去日本?
"麦哥,我在B站看过太多日本动画大师的纪录片。他们对动画的执着让我明白,这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能让梦想照进现实的魔法。我想去亲眼看看这些大师是怎么工作的,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态度。"
说实话,这孩子这番话把我说服了。
这让我想起德国哲学家哈曼说过的话:"一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与众不同的内容上。书是这样,人也是这样。"
留学最大的意义,不是那张学位证,而是它能给你:
-
"差异化"的竞争力 在我经手的数千个案例里,最成功的往往不是成绩最好的,而是最有想法的。就拿梦雅来说,她现在在京都某著名动画工作室实习,虽然工资不高,但已经参与了几部知名动画的制作。这在国内动画专业的应届生里,绝对是个例外。
-
全新的认知边界 记得2021年,我从业第10年时接待过一个学生。他在温州做外贸,想去美国读MBA。面谈时他说:"麦哥,我发现跟老外谈生意,输的不是英语,是思维方式和国际视野。"这话说到了点子上。
-
Plan B的底气 2023年的经济寒冬,让很多人意识到副驾驶有多重要。我有个2017年规划的学生,本来在国内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干得好好的,突然被裁员。但因为手里有英国名校的计算机硕士学位,一个月就拿到了新加坡公司的offer,年薪还涨了30%。
"麦哥,话说得是挺好,但要是家里实在供不起呢?"
这是我最近碰到的每个家长必问的问题。作为从业13年的留学规划师,我总结了几个普通家庭必须要知道的"留学性价比铁律":
-
选择性价比最高的留学国家 别总盯着美国。我手里有组2022年的数据:新加坡南洋理工的计算机硕士,两年总花费能比美国常春藤省下60万,但毕业起薪居然差不多。现在日本、新加坡、香港的一些专业项目,性价比真不赖。
-
玩转"时间差"策略 举个去年的案例。长沙一个家庭,儿子本来打算读完大三就申请美国硕士。我给他规划了个"gap year计划":先去新加坡某外企实习一年,既赚钱又积累经验,转年再申请。结果这波操作不仅省了20多万生活费,简历还特别亮眼,最后还拿到了几个全额奖学金的offer。
-
资金筹措要讲究"组合拳" 记得2020年有个武汉的学生,家里条件一般,但人特别聪明。我们帮他设计了个"资金组合":
-
主基调:选择带TA/RA机会的项目
-
前期:父母首付+亲戚借款
-
中期:勤工俭学+实习收入
-
后期:海外助研津贴 最后这哥们不仅顺利毕业,还在温哥华找到了个大厂offer,现在都开始帮父母还钱了。
这些年,我看过太多普通家庭的孩子通过留学实现逆袭。他们让我明白:留学从来不是富人的专利。关键是你要找对路子,规划好每一步。
记住,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不出去看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就像我一直跟学生说的:命运是公平的,它给了每个人24小时。
但是,这24小时你在国内挣1000块,在硅谷可能就是1000美金。所以啊,普通家庭的孩子更要放眼世界。
最后想说:别让"家境一般"成为你放弃梦想的理由。这13年来,我见过太多普通家庭的孩子通过留学改变命运。只要你有梦想,有规划,有坚持,这个世界终究会为你让路。
毕竟,人生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去冒险。
作为一个陪跑者,我最大的成就感不是那些成功案例的数字,而是看到曾经普通的孩子们,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光发热。这,才是留学的真正意义。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