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所有留学生被禁止报考、被禁止选调!详细解读!

老麦
2025-04-12
6 阅读
留学政策
选调生
职业规划
国内高校
留学生就业

图片

图片
加过麦叔微信的家长,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图片
****

作为一个从2011年就开始带留学生的老麦,今天我要和大家聊个劲爆的话题。

图片

这事搞得我这个老留学人都惊了 - 2025年广东选调,直接给所有留学生来了个当头棒喝!不光是国外大学,连港中深、港科广这些响当当的港校,统统出局。

说真的,在我带留学生这13年里,还真没见过这么"生猛"的政策。前两天,有个在我这儿准备申请英国名校的学生,急得给我打电话:"麦哥,我都收到offer了,这政策一出,要不要改计划?"

且慢,先别慌。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事儿。

先说政策要点:

  • 招录规模:2046个名额,妥妥的肥差

  • 考试形式:笔试占50%(行测+申论),面试占50%

  • 进面比例:1:3,竞争强度不是闹着玩的

  • 院校分类:分I、II、III三类,含金量天差地别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觉得这是小事儿。但在我看来,这哪是什么"一碗饭"的问题,简直就是给留学生打开了一道"生死大门"。

特别是前两天,我看到我一个学生,本科成绩985水平,GPA 3.8,结果因为选择了英国名校深造,直接与选调生say goodbye。

这位学霸发了条朋友圈,就一句话:"人生真是处处是弯道,就看你会不会转向。"

要搞清楚这个政策为啥来得这么突然,还得从几个关键点说起。且听我这个老江湖给你们捋一捋这背后的门道...

图片

真要说起来,这事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作为一个从业13年的留学规划师,让我给大家掰扯掰扯背后的几个真相。

第一个真相,国内高校现在是真的猛。别看某些家长还在纠结"镀不镀金"的问题,实际上国内顶尖高校的毕业生早就在各个领域开始发力了。

就拿我前两年带过的一个复旦毕业的学生来说,人家不仅专业过硬,还能写一手好文案,做得一手好PPT,这能力素质,说实话,有些海归真还真不一定比得上。

第二个真相,留学生群体确实存在短板。记得去年我碰到一个从UCL回来的高材生,专业能力没得说,但是一到机关单位实习,那个不适应程度简直让人头大。

为啥?因为国外1年制硕士,说白了就是在"冲刺",哪有时间慢慢培养机关工作所需的那些软实力?

还有个更扎心的事实 - 学制差异。我经常跟学生开玩笑说:"人家国内读研三年才毕业,你这一年硕士,速成的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这不是贬低海外名校,而是客观现实。

前几天我遇到一个2020年带过的学生,他在悉尼大学读完一年硕士回来,结果发现跟国内同届的研究生比,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有人可能要说了:"麦哥,你不是在劝退吧?" 天地良心,作为一个帮助过无数学生规划留学的老人,我怎么可能劝退?我是想告诉大家一个残酷但真实的现状。

就拿数据说话:2024年广东选调录取的1896个岗位中,留学生才占了20个,港澳生40个。

合起来还不到3.2%。说白了,就算现在不出这个政策,留学生想走选调这条路也是难于上青天。

但这里面最值得注意的是什么?是整个就业市场的风向在变。就像我前两天跟一个刚从伦敦政经回来的学生说的:"现在不是选择题,而是创造题。"

图片

我得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个政策对不同群体的实际影响。这个话题可能有点扎心,但作为从2011年就开始带学生的老麦,必须说点实在话。

首先,最慌的是谁?那些已经在国外读书或拿到offer的同学。前两天一个在剑桥读书的学生找我咨询,急得不行:"麦哥救命!我都在这边读了一年了,现在回国不会变成'三无'产品吧?"

我直接给他泼了盆冷水:"兄弟,选调生又不是唯一出路。再说,你在剑桥读书期间积累的那些能力,难道就只能用在公务员考试上?"

对在读的本科生影响更大。看看我一个准备今年申请出国的学生,听说这政策后,整个人都不好了:"麦哥,我本来想着出国深造镀个金,没想到这金还没镀呢,路就被堵死了。"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个让我哭笑不得的现象。前段时间接触一个家长,孩子在国内某985,成绩相当不错。

非要往国外冲,原因是觉得"国外学位好"。结果这政策一出,瞬间怂了:"要不...还是在国内读研吧?"

我当时就说了句:"您这不是典型的因噎废食吗?选调生又不是就业市场的全部。"

再来说说最近这两年我遇到的一个真实案例。有个学生,本科上海某高校金融专业,成绩一般。非要去美国读商科,觉得这样"高大上"。

我当时就问他:"你确定要因为一个选调生的门槛,就放弃你原本想要的发展路径?"

这孩子后来去了纽约大学,现在在一家投行干得风生水起。前几天还跟我说:"麦哥,真感谢您当时给我吃的那颗定心丸。

要是因为选调生的事情放弃出国,现在想想真是太可惜了。"

图片

说到最后,作为一个带了13年学生的留学规划师,我得说点实在话。

第一,别把选调生政策当成留学价值的试金石。我知道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在纠结这个问题,但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没有这个政策,留学生进选调的比例也就那么点。数据摆在这儿:2024年广东选调只有20个留学生,你们觉得这是个多大的机会成本?

第二,留学规划要着眼更大的蓝图。记得今年年初,有个准备申请英国的学生问我:"麦哥,我是不是选错了?"我反问他:"你当初想出国是为了考选调生吗?"这孩子愣住了。

第三,现在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和预期。在我13年的从业经验里,见过太多因为一个政策就惶惶不可终日的学生。但最后混得好的,往往是那些能沉得住气的。

说点干货:

  • 对已经在外留学的同学:

  • 与其纠结选调生,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

  • 建议多关注民企和外企的机会

  • 别忘了还有省考、国考等其他选择

  • 对准备出国的同学:

  • 选校选专业时要更注重专业对口度

  • 关注专业实习机会

  • 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别把所有希望放在选调上

  • 对纠结要不要出国的同学:

  • 出国深造的价值不应该由一个选调政策决定

  • 留学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

  • 职业发展要放眼更大的市场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选调生政策的变化,与其说是一道坎,不如说是一个提醒 - 提醒我们必须要有更多元的职业规划。

就像我经常对学生说的:"有时候,路被堵住了,可能是在逼着你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

各位,与其在这纠结,不如想想怎么把自己变得更强。毕竟,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实力才是最硬的通行证。

麦高在这借用一句话跟大家共勉:"人生就是一场长跑,既要有冲刺的勇气,也要有长跑的耐心。"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