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留学市场最大的谎言:中年人重启人生!

老麦
2025-04-13
7 阅读
大龄留学
留学规划
职业发展
教育投资

图片

最近在给一位35岁的咨询者做规划,听完他的留学计划,我直接给他倒了杯枸杞茶 —— 这事真得好好聊聊。

图片

现在的留学市场真是搞事情,各种"大龄留学成功学"忽悠得飞起。2024年市场上的留学中介,已经把"人到中年也要追梦"这碗鸡汤炖得太浓了。

作为从2011年就开始做留学规划的老人,我不得不站出来说句实在话:大龄留学这件事,真没有那么简单。

根据《2024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海外留学生占比从2021年的15.07%飙升到2024年上半年的17.02%。看着挺美是不是?但在我从业13年的经验里,这背后藏着多少血泪史,可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举个最新鲜的例子。去年11月,我接待了一位在某互联网大厂做了8年产品经理的Jason(化名)。

他憋着一口气要去美国读MBA,就因为35岁的他眼看要被"优化",觉得自己必须要重启人生。结果他一算成本,当场就懵了:前期准备+学费+生活费,两年预算要130万。

说实话,作为过来人,我每每看到这样的求助者,心里都有点揪:大龄留学不是简单的"镀金",而是一场需要全盘考虑的人生重启。

而很多人最容易踩的第一个坑,就是对留学成本的天真估计。

拿现在美国一年制硕士项目来说,表面上Educationdata给出的数据是5.6万-7.5万美元(约40-54万人民币)。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光说纽约哥大吧,2024年的学费已经杀到了每年7.2万美元,加上保险、书本、生活费,蹭蹭蹭就上去了。我前段时间的一位客户在纽约读书,每个月光房租就要2800美元,一年下来光基本开销就要80万人民币打底。

更别提还有一堆意料之外的支出:比如签证被拒要重新申请的费用、延期毕业的额外学费、实习期间的通勤费用等等。

所以我现在见到咨询者,第一句话就是:你预算的两倍,才是可能的实际支出。

这还只是成本的"明账"。说到这儿,不如给大家算算留学的"隐形账单"。

图片

说到"隐形账单",必须要给大家掰开揉碎地分析一下。要知道,工作多年的人去留学,最大的成本不是显性的花销,而是你看不见的机会成本。

我2019年接待过一位客户Sophia,在金融行业做到VP,年薪60万。她铁了心要去英国读教育学硕士,梦想着转行做国际学校。

结果一年下来,除了花掉100多万的学费和各种费用,还搭进去了60万的年薪。毕业以后,从零开始做国际教育,试用期工资只有税前15K。这一波操作下来,两年内的总损失接近200万。

还有更要命的是,很多人高估了海外文凭在当下的含金量,低估了归国求职的难度。 

就在2023年底,我遇到一位从业12年的人力总监,为了向管理方向转型,去美国读了一年制的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结果回国后面试了20多家企业,要么嫌他"太贵",要么觉得他"脱节",最后只能降薪30%就业。

有人可能会说,那我干脆留在国外工作呗!且不说现在各国留学生签证政策收紧,光是在国外找工作这件事,对大龄留学生来说也是一道难题。2023年我的一位客户,48岁去加拿大读了计算机,毕业后投了100多份简历,愣是连面试机会都没拿到几个。年龄歧视不分国界,职场残酷是全球通用的。

最近真是不少血泪教训。记得去年11月(我这刚好从业第12年时),接待了一位来自深圳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加拿大的高中,他辞掉了年薪50万的工作,打算去读个博士顺便陪读。我问他:"博士毕业后您打算怎么办?"他说:"到时候再说吧。"

看着他的简历,我不得不泼点冷水:博士4年,孩子上学4年,保守估计总支出300万起步。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这可就是一个彻底的经济黑洞。

更让人揪心的是"返贫型"留学的连锁反应。去年我遇到一对夫妻,丈夫38岁决定去美国读商科硕士,卖掉了市区的房子去凑学费。结果项目还没读完,就因为房价上涨,再也买不回原来的区域,不得不搬到了远郊。孩子要转学,妻子要换工作,一个留学决定,差点让整个家庭生活质量倒退5年。

人到中年,选择留学,最怕的就是把家底掏空还赔上未来。所以我现在见到大龄留学的咨询者,第一件事就是给他们算这笔"全家账"。

图片

那到底大龄留学该怎么规划?作为一个从2011年就开始帮人设计留学方案的老人,我得说:与其纠结要不要去,不如先把这几个关键问题想清楚。

第一,一定要做好职业闭环规划。

去年我遇到一位经典的反面案例:某知名咨询公司的项目经理Amy,37岁时去英国读了数字营销,结果发现这个专业在英国找工作特别难。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地回国,但因为专业跨度太大,反而把自己之前的优势全部丢掉了。

正面教材是我2021年(那会我刚好从业第10年)指导的一位金融从业者。他选择了新加坡的金融科技硕士,不仅和自己原来的领域相关,还能完美衔接行业发展趋势。毕业后薪资不降反升,现在已经是某资管公司的技术总监。

第二,必须做好三年规划的现金流预测。

我建议大家设计三套财务方案:保底方案、预期方案和最差方案。拿美国商科硕士举例,保底方案要准备200万(包括学费、生活费和求职期),预期方案要准备250万(考虑到汇率波动和突发支出),最差方案更要考虑延期毕业、多次求职的情况,准备300万以上。

去年遇到一位准备去加拿大读教育学的客户,让我特别欣赏。他不仅准备了200万的留学基金,还在国内保留了一份可以远程的副业,每月稳定收入2万。这才是真正靠谱的规划。

第三,建立留学期间的行业连接机制。

前段时间,一位在我这边做规划的大龄留学生特别聪明。他在去澳洲读书前,就和国内几家医疗器械公司谈好了远程实习,一边上课一边保持着行业接触。等他毕业回国,很快就收到了三份offer。

留学不是"躺平式"充电,而是"战略式"升级。 记得去年夏天,有个42岁的客户让我特别佩服。他去美国读人工智能硕士前,用了整整一年时间边工作边自学编程,还和学校的导师提前建立了联系。现在他不仅课程学习顺利,还进了学校的重点实验室。

说到底,大龄留学最需要的是"战略眼光"。我最近经常和咨询者说一句话:不要因为一时焦虑而冲动留学,但也不要因为害怕困难而放弃提升。关键是选对方向,做好规划。

如果你正在考虑大龄留学,建议先做好这份检查清单:

  1. 评估现有职业资源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匹配度

  2. 制定详细的三年财务规划,包括最差情况的应对方案

  3. 提前半年到一年做好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

  4. 建立起留学期间和行业保持联系的具体机制

  5. 设计好回国或海外就业的几套备选方案

记住,留学不是逃离,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career upgrade。 在这个过程中,不光要带着梦想起航,更要带着理性导航。

毕竟,人生已经过了可以任性的年纪,每一步都要走得稳健而笃定。

图片

我是麦高,加我微信聊聊你的问题

图片

一个用专业温暖****对抗冰冷数据的

留学、职业规划师

图片

扫码加微信,回复100限时领取

《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 返回列表

适合阅读人群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