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增认定19个新职业,留学生机会来了!
最近有个学生给我发了条微信:"麦哥,我看到国家新认定了19个职业,这波操作给留学选专业带来新思路了吧?"
说实话,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在我从业这13年,经常遇到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犯难,要么一味追求热门,要么完全不知所措。但这次国家发布的新职业名单,还真给准留学生和在读留学生带来了新思路。
先说个案例。去年我遇到一个学生叫林子洋,高考成绩不错,但在专业选择上可谓是"头秃"。家里人建议他学金融,朋友圈都在推荐计算机,他自己又对生物感兴趣。最后通过深入分析和规划,我们帮他选择了生物工程方向,现在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研,还拿到了一个基因编辑实验室的研究助理职位。
为什么提这个例子?因为生物工程技术正是这次新职业清单中的重点领域之一。而且,现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起飞"了。根据麦肯锡最新报告,到2025年,全球生物技术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44万亿美元,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不过,选专业可不是简单看市场规模。比如生物工程这个领域,现在已经细分出了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生物制药等多个方向。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生物学基础,还得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甚至要懂点编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建议林子洋在本科阶段就开始接触跨学科课程。
说到跨学科,不得不提AI领域。最近这波生成式AI浪潮把传统行业冲得不要不要的。新职业里就有"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这个岗位。但我得提醒各位,别看这个职位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对从业者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
记得前两个月,我们刚帮一个澳洲留学生规划职业发展。这哥们在悉尼大学读AI专业,整天嚷嚷着要做ChatGPT这样的项目。结果一问才知道,基础的机器学习算法都没搞明白,还想做生成式AI,这不是在下坡路上猛踩油门吗?
所以我想说的是,新职业确实带来了新机会,但选专业不能光看职业的"新"和"热",更要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发展空间。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其他几个值得关注的新兴领域...
说到新兴领域,网络安全这个方向最近可是"真香"。前几天我遇到一个老学生,当年我帮他申请到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网络安全专业。
这小子现在在某互联网大厂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师,年薪直接干到了七位数。
不过他说了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麦哥,这行真不是随便谁都能干的,光会几个渗透测试工具可不行,没有扎实的密码学和网络协议功底,迟早要被淘汰。"
确实,现在企业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直接拉满。据Gartner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网络安全支出将达到2,19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12.3%。
但别被这些数字迷了眼,选择这个方向的留学生要有心理准备,这是个需要持续学习的领域,今天你掌握的技能,明天可能就过时了。
不过要说最近最火的赛道,非智能网联汽车莫属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装调运维员这两个新职业的出现就说明了问题。
记得去年底,我们团队接待了一个来自底特律的访问学者,他说美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传统车企、科技公司、初创企业都在这个领域搞事情,人才需求量直接爆表。
有意思的是,现在做智能网联汽车已经不是传统汽车工程专业的"独角戏"了。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来凑这个热闹。
我有个学生在特斯拉实习,他学的是电子工程,但因为对自动驾驶感兴趣,主动去选修了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的课程,最后成功转型做了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
说到转型,不得不提一个有趣的现象。最近找我咨询的留学生中,有不少想往文创产品策划运营方向发展的。
这个新职业看似门槛不高,实则暗藏玄机。我记得有个在伦艺读服装设计的学生,整天嚷嚷着要做文创,觉得自己有审美就够了。
结果实习没两天就发现,现在的文创产品策划要懂品牌营销、了解供应链管理,还得会用数据分析工具,这可把她给难住了。
所以我经常跟学生说,选专业要"跳出专业看专业"。现在的职业发展早已不是单一技能的时代,而是需要多元能力的组合。
说到多元能力,我就想起上周遇到的一个有趣案例。一个在英国读传媒的女生,因为疫情期间自学了Python,开始用数据分析来做短视频内容规划,现在成了某知名平台的数据运营专家。
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不过,面对这么多新职业和机会,很多留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前几天一个在读博士给我发消息说:"现在AI这么火,我要不要放弃材料学研究,转行去做AI?"
说实话,这种焦虑我特别能理解。但我跟他分享了一个观点:与其盲目追逐热点,不如深入思考自己所学专业与新技术的结合点。
比如他研究的新能源材料,完全可以用AI来优化材料性能预测和实验设计。事实上,他现在已经在用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新型电池材料的性能了。
这让我想起一个在MIT读能源工程的学生,他把编程技能和传统能源知识结合起来,开发了一个智能电网优化系统。
现在,他已经成为能源互联网运营师,这也是最近新认定的职业之一。
所以,给准备留学或者正在留学的同学几点建议:
首先,选专业时要着眼长远。就拿数字藏品运营师这个新职业来说,表面上看是个新兴热门岗位,但背后需要的是区块链技术、数字版权、市场运营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
其次,保持开放和学习的心态。我有个学生在澳大利亚读环境工程,课余时间去参加了几个数字化转型的项目。
现在他成了某跨国公司的碳资产管理师,用数字技术助力企业实现"双碳"目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学会整合资源和跨界思维。现在很多新职业都是传统领域与新技术的混合体,比如智慧城市建设师就需要同时懂城市规划、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
记得一个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城市规划的学生说过:"现在的城市规划已经不是过去单纯画图纸的时代了,我们要学会用大数据分析城市人流,用AI优化交通路线,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城市运营。"
这句话道出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核心。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新职业确实给留学选专业带来了新思路,但关键不在于追逐新职业本身,而在于培养适应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毕竟,十年后的热门职业,可能现在还没有出现呢。与其追逐一时的热点,不如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核心能力。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wordsunny001。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
**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