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小程序
微信订阅号
一直很喜欢也很向往的城市,从小说、英剧中得到的感觉是即传统又前卫。不过还是想听听生活在那里的人的说法啦~好的坏的都可以谈谈:- )真希望有一天能去伦敦读书啊:- )
关注者 0被浏览 1.6k
手机预览
扫码手机浏览
终于圆梦在建筑排名世界第一的伦敦大学学院学习,从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坚定申请方向,我终于明白,既然有梦就要求追,去挑战、去尝试,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至于结果就交给老天吧!在英国本硕这几年的求学经历,让我对于英国有着特殊的感情,今天跟大家说说我眼中的英国留学生活是怎样的。
本科:利物浦大学-建筑学研究生:伦敦大学学院理学硕士,空间设计:建筑与城市(优点)
大家好我是Anita,本科是一个英国利物浦大学建筑学,学校理论课教师的配置远超平常设计课,理论课老师都是牛津和UCL的博士,但设计课需求的老师会更多,英国学校回经常聘请建筑师兼职设计课tutor。我一般是设计课成绩远超理论课,但我校的理论课老师所传递的前沿资讯和建筑理论我直至现在读博也能感受到回应和深深的吸引,13年的课堂上我就有幸接触到了RCR及Ricardo Bofill这类当时‘较小众’的设计。面临直接申请研究生时,我便有向相关理论申请的倾向。最后在我们一位博士毕业于该专业导师的建议下选择申请了UCL的spatial design专业,主要令我感兴趣的是该专业主要介绍城市定量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及设计应用。在ps文书的准备过程中我对学科进行的全面的了解,这与我在英国传统本科的纯Architecture的课程中个人意志所占比重较多表现的非常不同,spatial design 更多偏向于evidence based design, 很大程度上让我感受到了数据的力量,建筑的设计不再是一个具相的物体,固定的结构,而是具有更宏观意义上并有更多层次社会意义的场所,在ps文书我展现了我申请的起因,我的研究经历(主要是课上的)我的研究热情和简短的研究计划和职业规划。我本科最后一年申请时成绩接近70(除最后一年成绩接近一类学位),加上我那位设计课导师的推荐信以及WordSunny的老师全程指导的文书,差不多14年1月投递,三月就获得了伦敦大学学院的conditional offer只要求我最后一年的成绩达到2.1学位。当时十二月准备了雅思但后来没有用上,该学科当时需要准备一个小的设计sample,但没有传统设计专业要求的portfolio那么完整(听后来的学妹说现在不需要了主要还是看成绩和ps)其实整个准备过程并不顺利,中间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走了很多弯路,这里真的很感谢当时留学论坛的Helen学姐还有wordsunny的老师,没有她们的耐心帮助,后续的申请肯定一团糟。关于申请准备部分,大家如果有问题可以留言,我下面主要谈谈在伦敦大学学院的学习体验。
UCL主校区邻近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国王十字车站、牛津街、摄政街和摄政公园,坐落于伦敦市中心。UCL由众多分散的建筑组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尽管UCL的建筑遍布伦敦,但学校主要部分在伦敦中心的Bloomsbury,高尔街。高尔街的校区包括UCL的科学及主要图书馆、语言系、历史系、Bloomsbury剧院、生物与物理系、Petrie埃及考古博物馆。在高尔街周边及高尔街广场,有着一系列更多的建筑,包括考古学院、化学系、Bartlett建筑环境学院、斯拉夫与东欧研究学院。研究生的学习中开始关注一些社会性的东西。下学期我们到里约的贫民窟Rocinha进行基地考察,这让我来到一个非常难以想象的地方,加上之前智利的杭德罗获得普里兹克,欠发达有很多社会问题的南美变成了建筑以及学术圈的热点,我之所以说非常难想象,是在网上读到一些关于里约favela的报道清一色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来到这里后进行一些走访,里面的居民却出人意料的表达生活快乐并不想让腐败的警察或政府来管他们的意思。所以一切top-down的设计和干涉变得格外可笑,而意淫出来的bottom-up民主设计愈显得伪善。(杭德罗最著名的作品也是让贫民自己修建另一半然而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过多的钱来完成他美好的设想。)一切都让我感到非常的矛盾。个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英国硕士一年制的学习节奏非常紧张,虽然本科时期每周基本上为设计课也要熬夜,但是巴院对于阅读和反馈的要求远超本科,导师在做设计前有大量的文献阅读要求甚至seminar或者简短的读书笔记要求,当然这也是我认为相比传统的纯设计专业,我所看重和追求的的循证设计。并且现在UCL巴院下面根据时代讨论的热点新增了很多更具体的城市机制研究专业类似于smart cities, healthy cities,在那会见到一群最具有探索精神的设计师和非常多跨界的有趣结论。伦敦基本能称为世界上最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之一,在巴院和伦敦接触到的设计与艺术相关的讲座和展览活动数不胜数。伦敦作为英国最大的城市地区,却拥有惊人数量的绿地。海德公园、摄政公园、汉普斯特德希思、克拉彭公园、肯辛顿花园和其他许多地方都是开阔的开放空间,学业压力大的时候我很喜欢去周边的公园散步。(伦敦海德公园)(伦敦泰晤士河畔)
我们城市研究相关专业其实不止适合建筑设计及城市设计背景的同学,我们当时班上就有本科为人类学的英国同学,加之现在跨学科研究是大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城市及建筑的理解会更为广阔和多维,适合对数据,社会,公共治理喻城市建筑设计这些交叉领域感兴趣的同学。城市研究领域的中国人没有学纯设计的那么多,有和我一样最后选择学术道路的,也有回国继续从事设计工作的。当然英国本地的机会会有更多可能,英国一些知名事务所会更在意前期城市研究给设计带来的指导,有相应的研究部门,还有房企的前期策划部门,还有同学有去到非传统的建筑城市行业,像uber这样产生大量城市空间数据的研究部门。当然我们能够看到知晓的都是非常优秀的同学,个人对自己是否是做单纯的设计还是更广的职业发展,都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和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实践。我在选择这门研究型学科的时候我就想好了我不会走传统的建筑师道路,希望能成为城市‘观察者’和‘研究者’的角色,但是首先还是想能够在职业环境中先感受和实践一段。之前上学有短暂的假期实习过,但设计项目的持续时间都是比较漫长的,所以学期结束赴上海面试了几家后我选择了一家综合性的外企,考虑到我的研究生学习,我是倾向于一个multi-disciplinary的公司,也就是有机会与urban以及landscape多部门进行合作,能参遇到更多大型的公建,投入到更好的城市化建设中。这个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一个南部城市中心区的总体咨询项目和上海的一个高端商圈的设计和一个全球incubator设计研究项目之中,团队成员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积极态度,内部合作起来非常顺利,该外企的工作模式与学校里非常相似,也经常有来自香港部门的主管到上海来进行workshop,brainstorm和每周的pin-up。反正就我而言,工作后多数architecture school这段乌托邦式的生活带给你心潮澎湃的时刻会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回归理性,你所能掌控的受制于你的性格经验和很多东西,但还好我是体验主义者一直有所收货我就会比较满意,我之前的主管给我说过他以前同事有去写剧本做衣服或是做airbnb店家的,这些都会是非常有趣的体验选择。在职业环境的浸润后我更好的提取出我关心的城市话题,所以近期我申请到了一所国内高校去延续我的学术兴趣,以获得更深入的城市理解。或许建筑于我,给予了在不同的城市的时候一种通感的能力,当然还有欣赏美的能力,以及一种独特的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选择热情所在的能力,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去更好的学校去认识更优秀的人感受更前沿的学科发展的原因。只身一人融入一个城市,换另一种语言交流思考,以及学会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平衡,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但也正是因由这般的挑战,我也得以在生活中经受历练,获得成长,转而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许你还没有决定是不是该踏出英国留学的这一步,也许会有担忧和紧张,但是没关系,我们都是第一次过自己的人生,毕竟不试一试的话,怎么知道呢?如果决定好了,就去挑战、去尝试,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手机 浏览
回到 顶部
让我们一起共建文明社区!您的反馈至关重要!
咨询热线:029-87594628
终于圆梦在建筑排名世界第一的伦敦大学学院学习,从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坚定申请方向,我终于明白,既然有梦就要求追,去挑战、去尝试,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至于结果就交给老天吧!
在英国本硕这几年的求学经历,让我对于英国有着特殊的感情,今天跟大家说说我眼中的英国留学生活是怎样的。
▎申请背景
本科:利物浦大学-建筑学
研究生:伦敦大学学院
理学硕士,空间设计:建筑与城市(优点)
▎申请准备
大家好我是Anita,本科是一个英国利物浦大学建筑学,学校理论课教师的配置远超平常设计课,理论课老师都是牛津和UCL的博士,但设计课需求的老师会更多,英国学校回经常聘请建筑师兼职设计课tutor。我一般是设计课成绩远超理论课,但我校的理论课老师所传递的前沿资讯和建筑理论我直至现在读博也能感受到回应和深深的吸引,13年的课堂上我就有幸接触到了RCR及Ricardo Bofill这类当时‘较小众’的设计。
面临直接申请研究生时,我便有向相关理论申请的倾向。最后在我们一位博士毕业于该专业导师的建议下选择申请了UCL的spatial design专业,主要令我感兴趣的是该专业主要介绍城市定量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及设计应用。在ps文书的准备过程中我对学科进行的全面的了解,这与我在英国传统本科的纯Architecture的课程中个人意志所占比重较多表现的非常不同,spatial design 更多偏向于evidence based design, 很大程度上让我感受到了数据的力量,建筑的设计不再是一个具相的物体,固定的结构,而是具有更宏观意义上并有更多层次社会意义的场所,在ps文书我展现了我申请的起因,我的研究经历(主要是课上的)我的研究热情和简短的研究计划和职业规划。
我本科最后一年申请时成绩接近70(除最后一年成绩接近一类学位),加上我那位设计课导师的推荐信以及WordSunny的老师全程指导的文书,差不多14年1月投递,三月就获得了伦敦大学学院的conditional offer只要求我最后一年的成绩达到2.1学位。当时十二月准备了雅思但后来没有用上,该学科当时需要准备一个小的设计sample,但没有传统设计专业要求的portfolio那么完整(听后来的学妹说现在不需要了主要还是看成绩和ps)
其实整个准备过程并不顺利,中间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走了很多弯路,这里真的很感谢当时留学论坛的Helen学姐还有wordsunny的老师,没有她们的耐心帮助,后续的申请肯定一团糟。关于申请准备部分,大家如果有问题可以留言,我下面主要谈谈在伦敦大学学院的学习体验。
▎丰富的学术体验
UCL主校区邻近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国王十字车站、牛津街、摄政街和摄政公园,坐落于伦敦市中心。UCL由众多分散的建筑组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尽管UCL的建筑遍布伦敦,但学校主要部分在伦敦中心的Bloomsbury,高尔街。高尔街的校区包括UCL的科学及主要图书馆、语言系、历史系、Bloomsbury剧院、生物与物理系、Petrie埃及考古博物馆。在高尔街周边及高尔街广场,有着一系列更多的建筑,包括考古学院、化学系、Bartlett建筑环境学院、斯拉夫与东欧研究学院。
研究生的学习中开始关注一些社会性的东西。下学期我们到里约的贫民窟Rocinha进行基地考察,这让我来到一个非常难以想象的地方,加上之前智利的杭德罗获得普里兹克,欠发达有很多社会问题的南美变成了建筑以及学术圈的热点,我之所以说非常难想象,是在网上读到一些关于里约favela的报道清一色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来到这里后进行一些走访,里面的居民却出人意料的表达生活快乐并不想让腐败的警察或政府来管他们的意思。
所以一切top-down的设计和干涉变得格外可笑,而意淫出来的bottom-up民主设计愈显得伪善。(杭德罗最著名的作品也是让贫民自己修建另一半然而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过多的钱来完成他美好的设想。)一切都让我感到非常的矛盾。
个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英国硕士一年制的学习节奏非常紧张,虽然本科时期每周基本上为设计课也要熬夜,但是巴院对于阅读和反馈的要求远超本科,导师在做设计前有大量的文献阅读要求甚至seminar或者简短的读书笔记要求,当然这也是我认为相比传统的纯设计专业,我所看重和追求的的循证设计。并且现在UCL巴院下面根据时代讨论的热点新增了很多更具体的城市机制研究专业类似于smart cities, healthy cities,在那会见到一群最具有探索精神的设计师和非常多跨界的有趣结论。伦敦基本能称为世界上最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之一,在巴院和伦敦接触到的设计与艺术相关的讲座和展览活动数不胜数。
伦敦作为英国最大的城市地区,却拥有惊人数量的绿地。海德公园、摄政公园、汉普斯特德希思、克拉彭公园、肯辛顿花园和其他许多地方都是开阔的开放空间,学业压力大的时候我很喜欢去周边的公园散步。
(伦敦海德公园)
(伦敦泰晤士河畔)
▎职业发展与规划
我们城市研究相关专业其实不止适合建筑设计及城市设计背景的同学,我们当时班上就有本科为人类学的英国同学,加之现在跨学科研究是大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城市及建筑的理解会更为广阔和多维,适合对数据,社会,公共治理喻城市建筑设计这些交叉领域感兴趣的同学。城市研究领域的中国人没有学纯设计的那么多,有和我一样最后选择学术道路的,也有回国继续从事设计工作的。
当然英国本地的机会会有更多可能,英国一些知名事务所会更在意前期城市研究给设计带来的指导,有相应的研究部门,还有房企的前期策划部门,还有同学有去到非传统的建筑城市行业,像uber这样产生大量城市空间数据的研究部门。当然我们能够看到知晓的都是非常优秀的同学,个人对自己是否是做单纯的设计还是更广的职业发展,都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和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实践。
我在选择这门研究型学科的时候我就想好了我不会走传统的建筑师道路,希望能成为城市‘观察者’和‘研究者’的角色,但是首先还是想能够在职业环境中先感受和实践一段。之前上学有短暂的假期实习过,但设计项目的持续时间都是比较漫长的,所以学期结束赴上海面试了几家后我选择了一家综合性的外企,考虑到我的研究生学习,我是倾向于一个multi-disciplinary的公司,也就是有机会与urban以及landscape多部门进行合作,能参遇到更多大型的公建,投入到更好的城市化建设中。
这个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一个南部城市中心区的总体咨询项目和上海的一个高端商圈的设计和一个全球incubator设计研究项目之中,团队成员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积极态度,内部合作起来非常顺利,该外企的工作模式与学校里非常相似,也经常有来自香港部门的主管到上海来进行workshop,brainstorm和每周的pin-up。
反正就我而言,工作后多数architecture school这段乌托邦式的生活带给你心潮澎湃的时刻会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回归理性,你所能掌控的受制于你的性格经验和很多东西,但还好我是体验主义者一直有所收货我就会比较满意,我之前的主管给我说过他以前同事有去写剧本做衣服或是做airbnb店家的,这些都会是非常有趣的体验选择。
在职业环境的浸润后我更好的提取出我关心的城市话题,所以近期我申请到了一所国内高校去延续我的学术兴趣,以获得更深入的城市理解。或许建筑于我,给予了在不同的城市的时候一种通感的能力,当然还有欣赏美的能力,以及一种独特的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选择热情所在的能力,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去更好的学校去认识更优秀的人感受更前沿的学科发展的原因。
只身一人融入一个城市,换另一种语言交流思考,以及学会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平衡,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但也正是因由这般的挑战,我也得以在生活中经受历练,获得成长,转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也许你还没有决定是不是该踏出英国留学的这一步,也许会有担忧和紧张,但是没关系,我们都是第一次过自己的人生,毕竟不试一试的话,怎么知道呢?如果决定好了,就去挑战、去尝试,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