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面对人生选择茫然无措,恍然迷乱时,我觉得人生很重要的莫过于以下五个字——认识你自己。而出国,在一个完全异质文化的状态下,逃离儒家和集体主义自幼对我们的熏陶,释放你自己,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则是很好的一种看清你自己的方式。
差生申请
笔者本科上海大学法学,绩点只有3.2,当时雅思成绩也只有6.5,在临近毕业时也很茫然无措,是的,谁能不在年轻的时候傻逼几年呢?特别是男性,我们这种性别大脑皮层确实发育比女性迟缓。但我能隐约感受到我对异质文化的渴望和浓厚的个人兴趣,恍如天籁在梦境中的召唤,遂决定出国。在面对申请实力如此不济且对本专业兴趣不大的情况下,我选择剑出偏锋,以申请一些冷门学校的较优院校为目的。我虽然成绩不济,但社交能力极佳,发动我所有可以调动的后援团,如外教、院系副院长、各科教授、大量外国友人,整合个人资源进行个人包装。中间也是思考许久,现在的我窃以为,所谓申请就是一种适当的包装,你不能选择what you are,而是what you want to be. 如果永远停滞于前者,那教育又有什么意义?说句题外话,每个人寻求伴侣时,也会面对类似困惑,我是选择能让你做你自己伴侣呢,还是和TA在一起时你成为了想成为的自己。
情定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
说是冷门,但也要顾及时代的发展趋势,因为每个个体都被时代所孕育,脱离了时代,能够实现人生愿景的几率会相对降低。在一带一路国内大背景下,我在众多小众offer中,选择了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作为后苏联区域很富盛名的权贵学校,现任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儿子就在该校就读,更有一位高加索同学的提前毕业是因为他父亲亡故,他要回国就任总统。因为我本人就读是英语课程,但又附加针对俄语的学习,我利用我几乎所有业余的时间攻读俄语。由于俄语水平急遽提升,我利用自己的社交技巧成功担任该校中国俱乐部主席,并创建Global China Connection全俄第1分会,并数次代表中国青年在俄上电视,接受采访,发表评论。
图释:以中国青年学生代表参与澳前总理陆克文主持的研讨会,当天忘了穿西装。
图释:与莫斯科友人合影
结缘媒体
对命运的探索是我人生不懈的乐趣,后来又因为媒体的机缘,我担任了上海澎湃新闻和香港亚洲周刊特约记者,在人民日报海外版 、环球时报英文版、财新网、南方人物周刊、看天下都均有发文。并和同班德国同学Toni Michel成立LockBreakers咨询,近来也受邀成为某公司的涉外信息顾问。
图释:对Toni Michel进行采访。
图释:结缘俄媒。
辞职申博
然而我的故事还没有结束,除了以上种种比较自由的工作外,毕业后我也在一家国企谋得一个待遇优厚的工作,可是其官僚和形式主义的作风,让我非常厌恶。我选择了辞职去攻读博士,而博士什么很重要? 除了课题导师外,我们赤裸裸的说那就是奖学金给的到不到位,是否免除学费,生活费是否每月高于2000美金,且另外是否购买全额人身医疗保险。而作为文科生则申请难度很大。
然而,更具难度的是还是要回到那五个字:认识你自己。你有什么人生经历和学术创建能够吸引国外院校或者政府心甘情愿往你身上扔钱?你能给别人带来什么?而对方又在关心什么?这些问题必须结合自己人生体验详细定位。
因为涉及到导师问题,你还要认清你的导师,我们必须学会在和导师只言片语邮件沟通中体会,TA在申请中能够帮助你多少。是否能够协助你修改Research Proposal,如果愿意协助,协助到哪一步?即使TA愿意帮助了,其地位的权重比是否足以帮助你录取呢?
协助申请
我在18年年底收到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传媒类专业博士全奖,媒体类专业在整个全澳名次从未出过前二,课题选择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国际潮流,我也算求仁得仁。后续还在等其他院校的Offer。中间申请过程也和我当年的申请硕士相差无几,整合个人资源,只是现在手里资源更加富集,已经完全不局限于帮助我自己申请了,而是已经帮助大量文理工科同学实现个人梦想。而且,在数次申请过程中,已经研发出自己一整套文书写作和教授套磁方法,非常希望能够服务大家。